教育学系成功举办基地学校联盟成立会议暨“新时代U-S合作育人机制”校长论坛

发布日期: 2021-11-15   作者:  浏览次数: 35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学系、基教所与上海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为系所研究生打造卓越的科研、教学、管理实习平台,并在此过程中带动参与学校的整体变革;以大学、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携手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系所于20211114日成功举办“基地学校联盟成立会议暨‘新时代U-S合作育人机制’校长论坛”。来自上海各区基地学校(科研机构)的党政领导、业务骨干,华东师大教育学部领导,教育学系、基教所教授暨研究员,以及研究生代表30余人参与此次会议。本次活动上半场为基地学校联盟成立会议,由教育学系副系主任李林老师主持。

会议第一环节,特别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沈晔老师作开幕致辞。沈老师首先表达了对各位与会校长及老师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华东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见长,教育学部的定位是培养卓越的教师,培养未来教育的引领者,未来教育管理的领导者,未来教育创新的先锋者,未来教育发展终身的受益者。她作为一名党建工作者,深感育人是教师的共同使命;同时作为学生工作者,指出需要凝聚全员力量,贯穿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发展需要的全方位;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者,她期待各位校长可以加入学部“影子校长计划”,成为学生在实践中的导师。沈老师特别期待,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生产者、传播者,将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以传播和实践。她同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充分发挥作用,在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教学实践中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培养一批有教育情怀、有生命温度、有卓越智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助力于中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

教育学系系主任黄忠敬老师致辞欢迎,感谢各位基地学校代表周日拨冗参会。黄老师首先通过回顾教育学系前辈教授与本地中小学合作,开展研究的经历、成果及其影响,强调教育学系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互动的优良传统;并结合自身教学及研究经历,分享教育领域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必要及可能。其次,黄老师回顾并感谢在“十三五”期间,各所基地学校在教育学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外地教师来沪研修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最后,他指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层面对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新的期待和要求,以及在新的育人方式转型、五育融合、“双减”政策等背景下,大家携手思考、探索和突破的前景。通过密切合作,以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让学校更具活力感,让教师更有幸福感,让孩子更有获得感。

会议第二环节,由沈晔副书记和黄忠敬主任共同为基地学校校长颁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地学校研究生实践兼职导师”聘书。通过此种联动机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双方在科研、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密切合作,让系所研究生在协助基地学校展开上述工作的同时,从中开阔视野,得到切实锻炼。

本次活动下半段为专题论坛研讨,由教育学系副系主任程亮教授主持,主要围绕“新时代U-S合作育人机制”这一主题展开。程亮老师简要介绍此次活动的背景和宗旨之后,各基地学校代表及系所同仁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教育学系副系主任李林老师首先从合作背景、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机制及合作保障五个方面,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地学校联盟合作方案(讨论稿)》加以细致说明。重点突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研训、平台建设四个领域,双方互惠合作的可能方向,并且提出联盟年会、校长论坛及沙龙活动三种合作机制,以供论坛研讨。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李军副院长从浦东新区教育的基本架构和定位切入,结合自身具体分管负责的国际理解教育及教育信息化两大领域,分享双方在课程研发、课程实施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可能合作机制,尤其是共同探索面向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发展路径。最后,他还表达了希望系所更多选送优秀学生,前往浦发院开展科研和实习。

明强小学姚凤校长回溯了与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20余年的合作历程,重点分享双方合作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劳动教育等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成效。她特别提出,新一阶段的联动,还可以从助力基地学校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国家政策,探索学校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成长路径,总结提炼学校发展的典型经验及案例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荟萃教育代表、科文荟萃中国区顾问顾文秀校长发言,主要分享她与全球卓越教育集团诺德安达合作,在中国创办双语学校的经历;并通过回溯集团学校与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及教育学院、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交流的经历,探索如何在中国环境和语境之下,落实国家战略并推动批判、创造和协作教育的可能路径。

诺德安达双语学校党支部书记、小学部中方校长李栋分享共创学校的宗旨和经验,重点强调在此过程中,中外文化、办学理念、课程实施方面的互补可能,并且探索在“双减”政策导向之下,诺德安达的办学方向。最后他也建议联盟内部不同学段、类型的基地学校之间,继续加强内部交流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文来中学柏彬校长回顾了与教育学系师生合作研究的经历,指出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文来中学十分注重教师培训,希望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育人方式。此外,他指出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文来中学正在探索民办教育举办公立学校的路径,希望得到教育学系的专业指导。

闵行区实验小学吴红霞副校长回顾了与华东师大“生命·实践”教育研究团队的合作历程,以及双方在“儿童哲学”等领域的合作探索经验。吴校长表达了对教师培训的重视以及对教育学系学子专业素养的高度肯定。她希望未来可以与教育学系研究团队进行深度合作,欢迎更多优秀的师生深入学校进行指导,实现双赢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李元校长回顾了自己在教育学系学习成长的经历,分享他“带着实践找理论”的心路历程。他重点分析在目前创建“教师教育”特色高中的实践中,通过探索高中-大学贯通培养的模式,针对优秀教育人才的早期培养经验。最后,他还建议通过“联盟学校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以及共同展开深入阅读研讨等机制,深化双方今后的合作。

福山外国语小学钱芳校长高度肯定了教育学系毕业生进入该校之后,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素养和扎实技能,她希望依托教育学系专业力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最后,她分享了学校对教师培养的“四高”定位——高远、高尚、高卓、高雅;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建设,提出“五个目标”、“六个路径”、“六项任务”,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希望教育学系的专家教授对学校的创新做法给予评价指导。

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徐梅芳校长肯定教育学系各项工作的细致、高效和务实。她指出因为有地利之便,与华东师大不同院系都有成功的合作经历。同时,她表达了对后续基地学校工作的建议,希望后续可以建立“需求-共建、项目-共享、互惠-共赢”的机制,并希望在课题研究方面继续得到师大专家的引领指导。

甘泉外国语中学杨云副校长(主持工作)分享了在多语种教育背景下,如何通过跨文化素养教育提升学生思维、培育学生良好品格。她指出基地校长具有实践经验,但是缺乏讲好中国基础教育故事的能力,需要高校专家予以指导。杨校长表示基础教育学校是研究生做好田野调研的“大阵地”,会向高校研究生积极敞开校门,努力实现学校的融创和可持续发展。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张敏校长首先表达了对教育学系教授、实习生入校合作的期待和欢迎。其次,她希望专家学者可以借助线上多媒体资源,定期开展热门教育话题微报告,以此为学校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她表明了开放办学的态度,提出基地学校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共同体,实现学校间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上海教育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眭定忠校长指出,基层学校实践很多,但是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反思提炼。华东师大四附中致力于博雅教育、五育并举,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育人方式转型的重任,期望更多专家学者可以进入学校进行指导,也表达了对教育学部毕业生入校工作的欢迎,以及办好师大“子弟学校”的决心和信心。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金悦校长建议,基地学校经常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沙龙,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学校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此外,她还表达了一线校长和教师对教育学系的信任和期待,希望教育学系的专家学者可以从教育和育人的角度,对当下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形势进行分析解读,提供“有温度”的专业引领。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姚征副校长对华东师大过去给予的专业引领表示真诚的感谢。她希望教育学系专家团队继续深入学校,将“宁静”带入学校,使基层教师从“宁静”中汲取力量,不断回归、坚守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一起成长,相互成就。

平阳小学师训部顾颖成主任首先回顾了自己过去在华东师大参与研训的经历,认为华东师大的师资培训是高质量、大视野、富有成效的。她指出基层学校具有组织活动能力,但是缺少科研支撑,希望教育学系教授、学生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平阳小学师生发展,合作共赢。

针对基地学校代表分享的经验和提出探讨的议题,教育学系、基教所代表老师在回应讨论的同时,也进一步将研讨加以拓展,引向深入。陶保平老师专门负责教育学系师资研训工作,他指出基地学校师资培训形式多样,主要可以分为短期培训项目和对针对卓越教师、管理骨干的长期培育计划。教育学系积极组织跨区力量,整体推进培训项目,如课程设计、课题规划等。他提出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创建读书会,开展教学展示,创建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对骨干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最后,他希望基地学校校长积极提出问题,与专家共同探讨,达成共识,一起推进。

游韵副教授接续发言,重点介绍了她主持运作的本校教育学科首个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专业“教育政策与学校变革”,期望在后续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与基地中小学校长进行合作,将基地学校拓展为国际留学生实践基地。此外,她作为毕业班辅导员,也向各位校长推介教育学系的优秀毕业生,希望基地学校搭建平台,为基地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实现互惠双赢发展。

彭新强教授现任华东师大教育学部高峰讲席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系主任,他结合前期教研及专业实践经验,重点介绍了中国香港地区大学、中小学、幼儿园的协作研究经验;通过具体案例,比较上海、香港两地基础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尤其肯定了他亲身见证的上海嘉定地区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成绩。最后,他指出大学研究人员应该多到一线实践中去学习和研究,双方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本次论坛最后一个环节,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黄书光教授总结发言。黄书光老师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总结提炼此次活动的特点和意义。一,真挚感怀。基地学校代表发言精彩,而且大多回溯与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基教所的深厚渊源和情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也感同身受。二,用“心”结盟。通过合作方案文本和切实研讨,可见大家都是“捧着一颗心来”,真心合作,共创双赢。三,赓续传统。华东师大正式建校七十周年,办学传统已近百年,底蕴深厚,今天需要不断开掘与传承。四,创新发展。在赓续传承的基础上,还需扎根本地教育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体现基教所的研究和实践宗旨。五,精神传扬。今天的精彩研讨,充分彰显“海派”教育的开放包容和务实创新。“海派文化”及其教育精神,不仅服务于上海,还面向全国,不断走向世界。

教育学系、基教所一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并且不断探索和规划在新的时代和形势之下,整合系所力量,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创等事业融通推进,彰显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以教育学科见其优长的一流大学,促进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融合共生的特色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