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勤勉、重情、创新、修养——邹友开先生的人生智慧

发布日期: 2021-10-20   作者:  浏览次数: 10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些耳熟能详,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和回忆的歌词邹友开先生所作。

报告会现场

邹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1960级系友,值此校庆70周年之际返回母校,创作校庆主题曲《薪火相传天地间》,并为教育学系学子带来“我与母校·我与中央电视台”的报告。1960级系友单中惠老师、教育学系主任黄忠敬等老师,以及教育学系十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黄忠敬老师主持。

黄忠敬老师主持报告会

黄忠敬老师对邹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作了简要介绍。邹先生1965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而后担任文艺中心主任,是知名的导演、词作家、编辑等。邹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邹友开先生发言

从知识殿堂到工作岗位,邹先生为我们缓缓打开属于他的那一本厚重的人生阅历之书。

孜孜不倦,受益匪浅:邹友开先生与华东师大

邹友开先生首先向大家分享了他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争分夺秒,刻苦钻研功课,高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与同学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邹先生回忆起令他难忘的事件:上海的冬天非常冷,他的棉鞋鞋头已经开口,露出了脚趾,当时的团支部书记就把自己的棉鞋给他穿......先生用一个个生活小片段向我们展示他充满温情、激情和理想的大学生活。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个正伏案苦读、正和同学清扫台阶的邹友开先生。

同时,他向母系的培育之恩表示感谢,母系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老师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大学里的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对于所有的这些经历和帮助表示受益终身、没齿难忘,他说也正是这些成就了现在的自己。最后基于自己的经历,邹先生告诫教育学系学子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全神贯注,守正出新:邹友开先生与中央电视台

毕业后,邹先生被分配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刚开始便想做有深度有内涵节目,他决定从细节入手,常常自己扛着机器设备去很远的地方,收集材料并发现故事。邹先生说:“在工作岗位中一定要学会创新,别人做过的可以做,但更要做别人没做过的”。被调去文艺部后,邹先生更是沉心做事,把自己当作学生,白天工作晚上记录一天所得,他认为这是经验的积累,更是重要的学习过程。

他提出“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指的是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意图,这促使下一届活动取得巨大成功让他在这个领域中逐渐站稳了脚跟,由此开始往综艺和音乐方面开拓新业务。

邹先生自大学时就热爱文学和创作,也常常进行歌词创作,他说歌词创作就像写日记一样,可以用歌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出于节目需要,邹先生在机缘巧合下独自承担起写词的工作,最终创作出我们熟知的《春光美》等优秀音乐作品结合自己切身的所见所闻,邹先生警示大家,文化修养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一个人的起点,无基本修养则不能承名誉之重

随后,现场师生围绕国家对演职人员的荧幕形象和三观要求、从事新闻传媒行业需要具备的条件、节目创作的教化和教育意义、以及节目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等问题与邹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最后,黄忠敬老师用几个关键词总结了邹友开先生的人生智慧,一是“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情”,包括师大情、师生情、同学情和爱情,这些都值得回味和珍惜;三是“新”,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四是“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钻研,提升业务能力;五是“艺”,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解尤为重要。


撰稿:陈丹阳

摄影:张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