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青年学者沙龙(第七期)

发布日期: 2022-11-14   作者:  浏览次数: 10

20221019日下午1330,第七期青年学者沙龙暨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以线上方式,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教育情感治理: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行”,由刘世清教授担任主讲人,黄忠敬教授担任点评人,李林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本次会议共有180余位师生线上参与。

参会人员合影


李林副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主持人李林副教授对参会的全国各地师生表示欢迎,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宗旨、主要环节和出席嘉宾。青年学者沙龙系列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邀请系所青年教师报告近期学术研究进展,主要分为讲、评、议三个环节。本次活动主讲人刘世清教授在教育政策领域有深入研究,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晨光学者计划等。本次活动点评人黄忠敬教授在教育政策学领域发表多项学术成果,近年与OECD合作,聚焦于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并在该领域有重要研究进展,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曾被外译多国文字出版。

刘世清教授汇报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背景下,随着相关政策愈加精细,家长群体的教育心态却反而越发焦虑。观察到这一现象,刘世清教授将目光转向教育治理中可能被人们忽视的方面,即教育情感的治理问题上。随后,刘老师主要就教育情感治理的存在理据、运行规则与逻辑、优化方法、未来前景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第一部分是教育情感治理的存在理据,刘老师从理论、历史传统、教育实践现实这三个层面做了详细阐述。在理论层面上,需关注理性和情感的结合;在历史层面上,需关注西方治理理论与我国的差异,将其运用于中国本土时,需考量和关注治理活动和民众情感的互动;在教育现实层面上,需关注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的全息性作用。

第二部分是教育情感治理的运作机制。刘老师指出,运作机制主要包含两个运作逻辑:“以规治情”与“以情治情”。“以规治情”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价值导向和互动机制,“以情治情”则主要运用在日常生活和特殊事件这两类情境领域中。这两种运作逻辑各有优劣,在运用时要综合考量。

第三部分是教育情感治理的具体实施路径。刘老师从树立公共价值培育情感、加强互动回应传递情感、打造情境标识“物化”情感、重视情感关怀激发情感、激发关键群众动员情感等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在教育情感治理的未来前景方面,刘老师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理论探索,在实践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刘世清教授借未来前景部分对整个报告做了总结。


黄忠敬教授点评

黄忠敬教授从五个方面对刘世清教授的汇报进行了点评。一是教育情感治理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该话题是个热点话题,非常值得学者探讨;二是情感治理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刘世清教授从众多视角中将教育学视角作为研究主线,抓住了情感治理的核心问题;三是情感研究是古老且新颖的,从历史角度看,情感研究是个古已有之的话题,而从学科史的角度来说,情感研究已越来越学科化、体系化、科学化;四是在学理方面,刘世清教授注意了情与理之间的关系、情感的本土化问题;五是在情感的运作方式上,刘世清教授也提出了行动上的思考。最后,黄忠敬教授还向大家提出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理解“情感”的概念和“情感治理”的概念,二是怎样理解情感和场域的关系,三是情感研究中,在注意正向视角的同时,也要注意负向的视角。


刘世清教授与参会人员互动

在讨论环节,线上参会的老师和同学积极与刘世清教授进行互动。刘世清教授就如何培养对学科的热爱、教育政策中蕴含情感治理之处、情与理的关系等问题和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李林从历史文化角度,提示“情”与“理”交融的必要和可能,并指出历史学研究中也存在“情感转向”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本次青年学者沙龙活动让同学们对情感研究问题有了更多深入的思考,并收获了跨学科的多重研究视角。活动中大家讨论热烈,意犹未尽,关于教育情感治理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撰稿:王佳莉

照片:田一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