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自修 切磋琢磨 —— “国家级、省部级等新增课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 2022-11-10   作者:  浏览次数: 10


2022101214点,由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校庆学术报告会系列活动“国家级、省部级等新增课题报告会”于网络云端举行。活动由王保星教授担任主持人,杜成宪、黄忠敬、王占魁、高星原、庞庆举五位教育学系教师担任报告人,校内外师生共二百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王保星教授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伊始,王保星教授通过强调“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是大学教授能力的主要呈现方式”点明活动主旨,继而引出并介绍了五位报告人的研究主题,方便与会者迅速了解本次会议接下来的主要内容。

第一场:“我国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场报告的报告人为黄忠敬教授,题目为“教育领域的‘情感转向’”。黄教授结合自己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研究”,对学界关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他首先从CASEL成立等标志性事件出发,介绍了当前教育领域的“情感转向”;接着对教育领域“情感转向”在教育政策、教育研究、教育实践三大领域的具体表现做出了分析;最后将教育领域“情感转向”的转向特点概括为“政策上从学术话语到政策话语、学术上从情感智力到情感能力、实践上从智商教育到情商教育”,凝练地总结了本次汇报的内容。

在汇报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黄忠敬教授还与提问者交流了自己研究中国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方法,并辨析了智商教育与情商教育之间的关系。

黄忠敬教授首先做出报告

第二场:“百年党史中的著名教育人物谱系研究”

第二场报告的报告人为杜成宪教授,杜成宪教授讲解了自己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党史中的著名教育人物谱系研究”的设计思路与框架。

杜成宪教授首先对自己课题中诸关键概念的内涵予以阐发,着重介绍了自己将“著名教育人物”分类为“擘画者”、“治理者”、“思想者”和“践行者”并建构“著名教育人物谱系”的思路过程;接着展示了自己基于“教育人物”分类所设计的“一总四分”项目研究框架;最后对自己五个子课题的实施方案及本研究遇到的研究困境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问答环节中,杜成宪教授细心讲解了项目中“擘画者”、“治理者”、“思想者”和“践行者”教育人物谱系研究四个子课题的具体内涵,说明了它们和子课题一“百年党史中的著名教育人物谱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研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听众对其项目的理解程度

杜成宪教授展示自己的研究框架

第三场:“经典教育理论的论辩逻辑体系研究”

王占魁副教授是第三场报告的主讲人。报告内容涉及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经典教育理论的论辩逻辑体系研究”的主要设计思路。

他首先指出,自己的研究源于习总书记“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之要求,是要探索一般教育理论建构的思路;接着他回顾了布雷岑卡、陈桂生等人关于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研究成果;随后对自己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解释何谓经典教育理论,何谓论辩逻辑体系;接着他又说明了自己的研究基础与所选择的具体教育经典著作,尤其是自己选择中国教育经典理论的标准;最后王副教授指出,自己研究最终目标就是在于发现教育理论建构的一般规律。

在汇报结束后的交流中,王占魁副教授向提问者强调,所谓“论辩”,首先是经典内部的论辩,逻辑是怎么建构起来的,随后才是经典之间的论辩,一定要有经典内部的一致性。

王占魁副教授线上互动

第四场:“国际测评中教师专业画像研究”

第四场汇报是针对未来国际教师专业画像的汇报,由华东师范大学晨晖学者高星原根据自己的教育部重点项目《国际测评中的教师专业画像》做出。

高星原博士首先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强调教师专业内涵经典理论遭遇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障碍的实践背景;其次他通过论述教师测评沟通当下与未来的功能,说明自己研究为什么依据国际教师测评来展开研究;接着他总结现有研究,阐释自己的研究思路与取向,指出自己的研究不是预测未来教师如何,而是预测未来教师可以如何;最后高星原博士着重分析了究竟何谓“画像”,如何定义“专业画像”,总结了自己研究对未来教师培养和政策制订的现实价值。

在汇报后的交流环节中,高星原博士与听众就“画像”一词的具体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回答另一位提问者时,高星原博士将“画像”的特点总结为提炼出某种群体特征。

高星原博士展阐释自己的课题

第五场:“基于‘生命·实践’学派多重互证的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学话语建设研究”

最后一场报告的报告人为庞庆举教授,其报告主题基于自己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探索如何以“生命·实践”学派的理论建构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学话语。

庞庆举副教授的报告从研究缘起、研究追求、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进展与挑战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她向我们说明自己研究的缘起在于对作为舶来品的教育学的中国文化自觉,在于华东师大教育学系的学脉的自觉延续,以及对叶澜教授“生命·实践”学派的继承。接着,她指出自己的研究追求的是理论表达的“双重内立场”、核心概念的“综合抽象”以及研究方式的“多重互证”。随后,她以图片的方式说明了自己的研究内容结构与方法上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最后,她向我们说明了自己研究的进展与挑战,表达了自己对先生的敬意与校庆的祝贺。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者就“学派意义上的教育学话语和教育实践上的教育学话语融合”这一问题与庞庆举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庞庆举副教授做出校庆报告

在全部汇报结束后,王保星教授对本次报告会做出总结,他指出五位教授的报告都极具学术质量,其研究内容都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有深刻影响,教育的意义在于交流。

本次学术会议为学校的校庆报告月增添了节日的学术氛围,增进了人们对教育学前沿课题的了解,学术交流会议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何白嘎力

照片:刘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