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推介(第七期)

发布日期: 2020-06-23   作者:  浏览次数: 232

编者按:本系列我们将持续推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师生近期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成果,以促进教育学界同仁积极健康的学术交流、对话与批评。


李政涛,文娟: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李政涛:什么是“教育基本理论”

已有对"什么是教育基本理论"的讨论,定位于"概念内涵与界定""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任务和性质""研究意义和功能""学科称谓和比较"等。教育基本理论是"一种把握教育存在的方式",是教育生活中的"形而上学",是在存在层面、智慧层面、意义层面、原理层面对"教育"的整体把握。"教育基本理论"拥有自身逻辑,不能完全由形而上学的共有特性直接演绎、套用而来。"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原理""教育学原理""普通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学分支学科"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育基本理论的未来发展,需要持守"基本""反思""概念""思辨""抽象",转向"智慧""融通""复调""开放",注重"时代自觉""贡献自觉""修养自觉"




周彬:论回归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建构

长期以来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关注,强调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重视了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但由于对课堂教学育人目的的忽视,导致真实学习的发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科学习的系统性都处于困境之中。为此,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不但清晰了课堂教学的育人目的,还将进一步引领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以及课堂教学资源重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需要完成从学科知识传授向利用学科知识传授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从帮助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转向通过深刻理解学科知识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讲授转向教师在课堂教学目的与过程中的以身示范,从而通过课堂教学目的层次上的提升和过程水平上的提高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吴遵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机制

20192,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文件,文件指出未来15年要全面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理念在中国本土深化发展的一个崭新视界,同时也是我国对未来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立场与方针。简言之,"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将逐渐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根本意图在于,当宏观层面实现了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制度环境的改善、政策决策的推进等重大突破以后,终身教育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为对每个公民终身学习权力的保障、实际教育需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