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9:00,教育学系2022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暨新生见面会在文科大楼913室举行。系主任黄忠敬、教工党支部书记王保星、副系主任程亮、副系主任李林、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杨光富、工会主席王丽佳、系办公室主任汪亚琼、2022级新生辅导员庞庆举以及2022级全体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杨光富老师主持。
会议开始前,全体新生共同观看了教育学系宣传片,了解教育学系的基本情况。
全体新生观看教育学系宣传片
随后,教育学系2022级新生辅导员庞庆举老师对2022级硕博新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2022级共有54名同学(硕士36人,博士18人),其中包括6名外国留学生(硕士3人,博士3人)。庞老师提到,今年的班级有几个“多”:一是党员多;二是来自上海、山东的同学很多;三是男孩子多,男女比例达到了13:35;四是本校的生源多;五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多,有24位同学本科毕业于师范院校;六是同学涉及到的专业多,比较广泛。
教育学系系主任黄忠敬老师
黄忠敬老师首先对2021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提到今年开学能够线下见面就非常不容易,大家都克服了许多困难,希望大家珍惜。黄老师主要强调了“三个学习”:第一个,华东师范大学的理念。首任校长孟宪承提出“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思想,这也是教育学部的理念,大学应当是高深学问之地。第二个,教育学部发展的定位。学部的定位是“未来教育的引领者”,同学们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站在高平台上积极和国际对话。第三个,来到教育学系,要学习教育学系的传统,应当体现出学理性,史论结合。另外,同学们还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己的国际化视野。教育学系有许多去往中小学实践基地实习的机会,国际化程度也非常高,同学们应该争取和国际同行们交流,培养一流的、全球化的视野。
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保星老师
接下来,王保星老师对加入教育学系的新同学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关注学科的概念,厚植自己的学科基础,关注教育学事件对当下的意义;培养自己敏锐的学科思维,注意本土视野和国际接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王老师还提到,做学术要有敬畏感,应当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本书和阅读过程中,批判别人首先要了解别人,脚踏实地以后才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王老师祝愿大家能够按期完成学业,充分熟悉包括学分、课程类别等在内的相关学业要求,预祝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建构起学术共同体,在学习生活中一切顺利!
教育学系副系主任李林老师
教育学系副主任李林老师主要对大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关于科研,希望大家尝试去思考。作为研究生要结合“博通”与“专精”,没有“博通”作为基础,就难以进行“专精”之学。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学科,需要在人文的学科基础上面向社会科学,希望同学们在越来越细化的系科领域里取得成果。李老师提到,“research”一词可以拆解为“re”和“search”两部分,即“不断去探索发现”的意思,这也应当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常态。同学们应当充分和老师,特别是自己的导师保持学术上的联络,利用好学校丰富的藏书和系所里的课程讲座、学术会议、工作坊等等资源,让自己的学术素质得到质的飞跃。
二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学们应该对于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够解答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在学理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实践,比如进入基地学校进行一些科研实习或者教学实践。系所为大家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基地学校提供一线教学实践的机会,同学们应该好好把握。
三是本土与国际的结合,同学们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应当打开视野,积极和国际上的学者交流,比如参与一些国际授课项目,与更多不同领域的同行交流自己的思考研究,为未来的论文发表打下基础。学部也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比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各种项目。同学们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做好准备,一旦有机会就好好把握、积极申请。李老师提醒大家要落脚于扎实的科研,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本土与国际的交汇中学习,祝愿大家未来几年的研究生生活能过得精彩丰富。
教育学系工会主席王丽佳老师
教育学系工会小组长王丽佳老师预祝大家在学术共同体中,未来三年有三个“到”,即“寻到自己的学术志趣、交到自己的学术诤友、达到自己的学术目标”。
王老师进一步从研究生导学关系角度和同学们分享了三点,第一是信任,系里的老师都非常关怀学生,关注同学们的学术发展,大家应对老师给予充分的信任。其次是交流,不管是学术还是生活的问题都应当开诚布公,积极和老师沟通。第三是共同的参与,在导学过程中,和老师共同承担各自的责任,就一定能按计划完成学业。
教育学系副系主任程亮老师
教育学系副主任程亮老师首先对新生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而后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支持项目、系里的培养机制等。程老师主要对同学们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研究生应认真查看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注意学分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第二,要具备良好的文献阅读能力。第三,利用好学校和院系资源,积极参加研究生学术交流计划。期待教育学系的同学能在学部的高平台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对学部这个共同体有更深的认同和责任担当。第四,主动与导师保持联系,选课、实习等事宜充分与导师商量,在以导师为中心学习的同时,开放学习态度,积极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
程老师还提到,希望大家在研究生阶段里能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变得特别,带有学术的味道。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平台,在上海找到能够支撑自己成长发展的支点,聚集资源,去考虑有价值的问题,深入地体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教育学系。
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杨光富老师
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杨光富老师对教育学系的学生工作进行了介绍。在系领导的顶层设计下,教育学系学生工作的主线是:以专业教师为引领,搭建三大平台,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三大计划分别为“卓越发展计划”、“教学科研实习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计划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动手实践及团队协助能多方面能力。
接着杨老师对三大平台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一大平台:教育学系研究生论坛,每年5月份举行,现已举办五届。第二大平台:表彰大会,每年12月底举行,旨在表彰我系一年内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子。并通过系微信公众号推出“教育学系优秀学子风采”系列报道,旨在记录我系优秀学子的成长之路,发挥榜样示范的带动作用。第三大平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在教育学系研究生会的倡议与组织下,我系研究生先后自发成立了小先生社、论文研读社、生涯研习社、教育戏剧社、师研社、酷动派社共计6个社团。每月初通过系公众号推送社团活动预告,公布每个社团活动的相关信息,精心组织的各类社团主题活动吸引了系内外众多学生的参与。
除此之外,杨老师还针对疫情防控、人身财产安全、电话诈骗、网络安全与人身保险、国际交流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宣讲,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可以劳逸结合,身心健康。
新生见面会最后,2022级新生辅导员庞庆举老师介绍了入学各项安排,同学们也针对班委组建、党建、研会等事宜进行了交流,见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2022级研究生与老师合影
撰稿|芦季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