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子不出国门便可选修国际大咖的课程,教育学系如何做到?

发布日期: 2018-05-21   作者:  浏览次数: 222

人才培养一直是我系发展的重要工作,除了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变革以外,近年来,教育学系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加强了国际化的探索,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以短课程、工作坊、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特别注重对研究生国际学术前沿视野的开阔以及研究方法类的指导。


教育学前沿研究系列


在该系列中,我们邀请国际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邀请新西兰怀卡托大学Michael Peters教授开设了《维特根斯坦与教育》、《福柯与教育》两门短课程。Peters教授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课件等资料帮助大家提前预习,以不同主题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两位哲学家的教育思想,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反应热烈,普遍表示该课程开阔了他们从哲学角度看待教育问题的研究视野。

邀请美国犹他大学倪咏梅副教授开授了《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短课程,课程围绕“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DDDM)的纲领概要、过程介绍、评估开展和学校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老师准备充分,学员积极踊跃,整体互动融洽。根据设计,此类短课程被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之中,设置相应的学分。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资深教授、美国教育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课程研究》杂志主编Lan Westbury教授作课程研究方面的前沿报告;英国著名教育史学家Gary McCulloch教授作“教育史研究新方向”的报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邓宗怡教授做新加坡教育成功之道的解读;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Geoff Riordan院长做澳大利亚教育图景的解读;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郑滨耀教授做“中美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探讨与比较”的报告;挪威经济学院公平实验室主任Alexander W. Cappelen教授、西挪威应用科技大学Tom Are Trippestad教授就“教育公平”这一教育热点问题作了前沿讲座。

纵观来看,教育学前沿研究系列既有关于教育政策的研究趋势,也有交叉学科的相互融合;既有对教育公平等教育热点问题的合作探究,也有对西方教育名家的权威分析;既有对某一具体领域的中西比较,也有对国际成功经验的诠释解读。


教育研究方法系列


在该系列中,我们邀请国际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专长,比如邀请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王婷教授开设了《教育研究方式与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课程,该课程为期一个学期,王老师系统梳理了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内容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邀请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沈剑平教授开设《如何做质性研究?》的短课程,课程主要通过典型的质性研究案例,介绍质性研究设计、质性资料的编码与分析等技术。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普遍表示,被沈老师的技术分析能力所折服,并对技术对于教育研究的影响有了全面的认识。根据设计,此类短课程被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之中,设置相应的学分。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Christoph Wulf教授等人开展“教育研究方法系列工作坊”;国际“教育叙事探究”领军人物、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荣誉教授Michael Connelly举办专题工作坊;爱尔兰梅努斯大学教育系主任Sharon Todd教授开展以“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为主题的工作坊。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许建中教授作教育研究方法专题报告。

整体来看,教育研究方法系列注重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交叉融合,与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启发的方式加深研究生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教育学系积极推进和加强国际化发展战略,老师学生走出去与国际课程引进来便是其中的重要体现。未来,我们将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深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