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教育学系2019-2020学年度研会及社团工作回眸

发布日期: 2020-07-06   作者:  浏览次数: 473

编者按:202062319:00—21:00,教育学系举行了研究生会及社团成员换届大会,并表彰了我系2019-2020学年度在研究生会及社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研究生干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系研会及社团优秀学生干部的风采,并回顾一下他们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吧!


2019-2020学年度教育学系研究生会工作回顾及优秀学生干部风采


屈云晨:系研究生会主席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马和民教授


和研究生会相处的两年,是不断磨砺、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两年。从研一进入学术部到研二成为研会的负责人,两年来,在学系董轩老师和杨光富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组织策划了形形色色的活动,结识了一群可爱给力的伙伴,享受过工作被认可的成就感,收获到宝贵真挚的友谊,也战胜了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挑战。两年的相处,原本纯粹的热情逐渐沉淀为了厚实的责任感。一次次的学生活动,既让我看到了这个有活力的组织的无限可能,更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学生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学系研究生会是一个致力于全方位服务于教育学系全体硕博学生,集学术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学生组织。研会下辖学术部、组织部、财务部和宣传部四大部门,部门之间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过去一年来,研会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牵头并成功举办了多项品牌特色活动。衷心祝愿教育学系研究生会在新一届主席及部长的带领下更加茁壮成长,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学术体验。


许李萌:系研究生会组织部部长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董轩副教授


从研一进入教育学系研究生会组织部后,我一直是愉快放松地承担一些工作,这离不开老师们的指导、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部门内部的配合。组织部日常工作不多,主要工作内容是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举办各项活动,例如教育学系期末表彰大会和研究生论坛等重要活动,承担场地确认、会议材料备制、会议现场场务等工作,琐碎但是重要。在组织部的这两年,我成长了许多,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我时常在思考,如何把这些琐碎的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让之后的学弟学妹接手工作的时候,能够继承我们系研会的传统,保持工作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总之,感谢系里给我的机会,让我与一群温暖的伙伴相遇,也让我得到锻炼,祝愿我们系研会越来越好。


孟宇婕:系研究生会组织部副部长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杨小微教授


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能想到的是两个词:严谨与踏实;做一个优秀的干部,我希望学会的也是两个词:责任与担当。每一份工作,绝没有完美,团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作为一个干部首先必须有勇气去承担和正视错误。学会担当,方能以一种更强的责任感去对待未来的每一件小事。而当我们把“学生”和“干部”放在一起,我能想到的依然是两个词:热情与温暖。“做一个心里有光的人”,是我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一直谨记的一句话,光是在为自己取暖也是在为他人引路。

接触了近六年的学生工作,在不同的岗位和角色中转换,我收获了知识、情感与能力,同时也在不断磨砺着自己努力寻找工作与学业的平衡。所幸的是,我总能遇到一群群可爱的伙伴,大大小小的活动他们都与我一起分担和成长;也总有一位位老师在“台前幕后”默默支持和引导着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服务大家。学生工作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无数个为之吸引的你我共同付诸的日日夜夜,而这段日日夜夜也终将成为你我未来回忆里最难忘的时光。


刘翀:系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卜玉华教授


学术部的工作主要围绕各类学术活动展开,工作的顺利完成也需要与系研会其他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

学术部的常规工作主要有主办学系每个月的读书会,我们需要联系相关老师推荐阅读书目,邀请老师领读,由学术部成员主持读书会,每个月的读书会已经成为教育学系研究生会的常规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此外,学术部主持每学年的国奖获得者经验交流会;毕业生就业经验分享会;考博申博经验交流会等,为学系的同学们在学术、就业等方面提供经验指导。日常工作主要是与系研会其他部门合作,参与整理教育学系师生重要学术成果,并在系公众号进行推送等。

当前,系研会各部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较大工作量的工作,我们也会采取各个部门分摊,跨部门合作的方式来配合完成。学术部的干事们工作认真负责,例如:国奖交流会、每一次的读书会,他们都积极联系相关老师和同学,认真主持,撰写新闻稿;系里的表彰大会,也积极配合协调相关工作,体现出他们乐于奉献,乐于服务的良好素养。

今后,学术部也需要在工作中积极创新,延续系研会团结一心、努力工作的优良传统,与其他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把系研会建设成一个服务学系,服务师生,展现风采的优秀的学生工作团队。


杜妍:系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周彬教授


研一入学后,我便加入了教育学系研会宣传部。在董老师和思思学姐的指导下,掌握了微信推送排版技能,PSPPT、海报设计等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升。研二有幸能够继续留在系研会担任宣传部部长。宣传部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线上的形式帮助老师们和同学们了解教育学系的最新动态。及时、准确、认真是我们秉持的工作态度,创新、悦目、共情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过去的两年里,宣传部和教育学系一同成长。希望未来宣传部的同学们能够继续将勤奋、踏实、有爱的宣传部文化传递下去,保质保量的完成系研会的宣传工作。




蒲容:系研究生会财务部部长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朱益明教授


教育学系系研究生会财务部,作为系研会的一个分部门,其主要工作是协助其他部门开展活动时的后勤工作,主要是会场布置、物资购买、经费申请和报销。

大家想到财务部,可能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有钱!”不!!!其实我们很“抠”,“抠”到平时活动香蕉一个人能一个就不买两个,其实我们不是“抠”,是精打细算,财务部的每笔花销都有精确记录,有“备案”。其次,财务部不只是买买买!!!我们也会摄像、写微信推送,财务部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是系研会其中的一分子。

记得刚接手系里财务部的工作时,我感觉手忙脚乱的,第一次去和董轩老师沟通系里报销工作时,才发现自己理解的好多都是错误的。后来,在多次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如国奖交流会、表彰大会等,我才熟悉了系里财务部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董轩老师和杨光富老师指导,胡婷婷师姐一直耐心地解释,学术部和组织部的小伙伴们帮助,每次外出采购总有许李萌和屈云晨同学的帮助,虽然已经换届,但我依旧会承担系研会的一些工作,帮助新成员们。财务部要为系里活动资金提供保障,严谨、公开透明每次开销,继续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为教育学系所有同学提供服务。


2019-2020学年度教育学系社团工作回顾及优秀学生干部风采


黄丽燕:小先生社社长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李林副教授


刚进入研究生学习,知道有“小先生社”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惊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先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最崇敬的教育家前辈之一,他为教育奉献一切的人生没有人会读之而不动容。也因为对教育史人物研究感兴趣,由此确定要进入教育史专业学习。“小先生”就像一种教育理想的传承,研一的我选择加入小先生社,研二的时候,又有幸接手小先生社,担任新一任社长。 

这一年来,教育学系小先生社正是秉承着陶行知先生“即知即传人”的教育理念,主要面向教育史研究生举办相关读书会,是一个互学共享、交流学习的平台。

20192020学年,在教育学系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小先生社自行或与论文研读社联合举办四次读书会活动,围绕教育史专业的研究学习,主题分别为“经典重读之《学记》”、“论文写作交流”、“史料的搜集与运用”以及“教育史经典论文重读”。先后邀请了中国教育史专业的蒋纯焦老师、李林老师、张礼永老师以及黄书光老师指导研读以及推荐相关论文。

很感谢每一段历程中遇到的那些人。在接手小先生社之后,首先要感谢王芳和杨仲林两位前社长的指导以及系里和论文研读社的支持帮助,更感谢每一位参与读书会,一起阅读文章,交流观点的同学们,正是他们为每一次活动注入灵魂。还有我的两位社团成员林曼曼和郭俊玲同学,她们在几次读书会准备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每一次读书会从确定主题,邀请老师推介文章,到邀请同学们参加活动,布置会场,再到读书会的主持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两位社员在互相学习,逐渐进步。

除了举办读书会活动,讨论学术问题,交流学习观点,小先生社更是一个新老生交流、分享研究生生活经验的平台。历史学习不仅在于文献研读,历史研究也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因为各种原因,这一年还有很多想法没有来得及实现,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我在小先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和社员一起办活动,和大家一起读书的记忆却不会褪色,希望更多专业的同学可以共同参与到社团的学习交流中,期待未来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更多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小先生社有更多的互动。


许滢:论文研读社社长

2018级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

导师:李家成教授


在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的第一天,我不禁默声自问:“在这三年中,你想获得什么?”冥思苦想,却始终无解。学部迎新会上,困惑之间依稀听到了“共享创造”一词,顿时眼前一亮,立即询问周边同学这句话出处何在,才知晓这是论文研读社的社团宗旨,不禁对这个社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会后与学姐的深入交流,更坚定了我加入论文研读社的决心。我期待在加入论文研读社之后,能让我不断接近自己最初的目标——三年之期,与学为伴;共而享知,创意智造。带着这样的期待 ,我成功加入了教育学部的论文研读社。

在论文研读社工作的两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社员成长为一名普通的社长,在实践探索中与团队共同成长。我们始终秉持“共享·创造”的社团宗旨,认真策划并举办每一场研读活动。同时我们也紧跟时代,力求创新突破,不仅开创了线上研读的新模式,而且还搭建了高校师生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了论文研读社的影响力。我的“获得”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增多:与团队成员的合作让我获得了真友谊;活动的策划组织让我获得了真体验,与朋辈的交流研讨让我获得了真思考。每一次的获得又让我不断接近最初的目标。感谢论文研读社,感谢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也感谢不言放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