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7日,由教育学系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二期“一书一会”读书沙龙在文科大楼1013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王占魁老师,从教育政治学视角分析《西游记》和《动物庄园》。
活动伊始,王老师播放了电视剧《西游记》(1986版)中的几首歌曲,这几首歌曲都从侧面显示出《西游记》里面“反骨”的精神。接着,王老师抛出了两个问题,“《西游记》中的核心人物是谁?”“唐僧为什么能成为师傅?”。同学们众说纷纭,各有见解,但对核心人物的看法基本集中在唐僧和孙悟空身上。王老师总结道,这两个人确实很有代表性,主宰了故事的发展,而且代表管家正统和草根两种截然不同的出身。至于唐僧成为师傅的原因,除了出身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他们这一行人要去哪里以及为什么要去?之后,王老师总结了《西游记》中的六对关系:人与物、人与兽、人与神、人与妖、物与妖、神与妖。在书中,世间万物都是可以打通的。外表显示是个石头,也许它却是个神仙。这启示我们要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有敬畏之心,要自律。
接下来,王老师对《动物庄园》作了分析,他认为,此书传递的政治内涵比《西游记》更具有革命的反叛精神。《动物庄园》的各派动物都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人或某一个集团。三头猪,作为革命的领导者代表了人类革命的领袖。拉货车的两匹马,是帮凶派,代表着那些老式、没文化、不问革命方向但埋头出力的人群。绵羊代表的是被领导者收买的傀儡派,驴子代表的是怀疑派,山羊代表的是知识分子,在现世的革命中都能找出原型。随着故事的发展,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看,一旦掌握了政权,所有的一切都会向利己主义的方向发展。
最后,王老师用《动物庄园》作者奥威尔的话总结这两本书:“它是一部革命史,但它误入歧途,而且每一次偏离都那么有理由。”我们都在讨论教育的本质、讨论教育要关注儿童的成长,但不要忘记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统治手段,所以很难不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来讨论教育。随后,同学们与王老师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
文:杨玚
图: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