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13:30,教育学系《教育学前沿研究》课程第四期讲座在中北校区文科大楼1013室开讲。本课程以讲座报告的形式邀请教育学领域相关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嘉宾是黄书光教授,教育学系系主任黄忠敬教授主持了报告。
从以入仕为导向的传统国士教育到以培育公民为主的近现代国民教育,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黄老师揭开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变迁发展之路。从《癸卯学制》的颁布在制度上对前期国民教育的探索,到新文化运动中有识之士对追求国民个性解放的呼吁,再到《壬戌学制》中“谋个性之发展标准”的提出,这实现了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由初具雏形到华丽登场再到深层变革的转变。从南京国民政府的规范化探索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曲折前进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全面蓬勃发展,中国基础教育完成了在百年发展中的再一次蜕变。
基于以上的历史回顾,黄老师认为有必要建构“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进行必要的文化审视。他特别指出,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在黄老师看来,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一种浸润式的影响。
最后,黄老师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中国百年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诫我们要顺应世界教育潮流,扎根民族教育土壤,投身当代教育实践,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的本位价值。
黄老师的讲座向大家展示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演变轨迹,使我们从文化视角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