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 2016-11-17   作者:  浏览次数: 406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代教育理论及其最新成果,具备专业水平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三)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及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四)具备分析和评判教育政策的基本能力,形成教育政策科学决策的基本素养,有志于成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促动者。

(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一)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教育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可允许其申请提前毕业,将培养年限缩短为2年。

(二)培养方式

实现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政策研究,包括政策理论研究、决策方法研究、政策实施研究、政策伦理研究、监测与评价研究以及国外教育政策研究等。

2.教育制度研究,包括管理与财政制度研究、教师制度研究、课程制度研究、考试制度研究、学校制度研究等。

3.教育法学研究,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各类法规研究。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1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9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应修满6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2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学位公共课(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1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4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

公共选修课 I*

Optional Course I

2

学位基础课(必修)

教育论著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Education Works

3

教育原理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3

教育研究方法

Methods of Education Research

2

学位专业课(必修)

教育政策研究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

2

教育制度研究

Education System Studies

2

教育法学

Education Law

2

教育经济学

Economics of Education

2

专业外语

Subject Foreign Language

1

学位专业课(选修)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Basic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

共和国教育史

History of P.R.C. Education

2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

Educational Reform in Contemporary Foreign Countries

2

教育管理学

Management Theory of Education

2

终身教育论

Lifelong Education

3

教育社会学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

教育哲学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3

教师教育

Teacher Education

3

教育伦理学

Ethics of Education

3

德育原理

Principle of Moral Education

2

教学论

Didactics

2

课程论

Curriculum Theory

2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

教育统计学

Statistics of Education

2

教育评价和测量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ducation

2

 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SPS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2

学校改进与教师发展

School Improvement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2

*:“公共选修课I”指“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五、科研成果要求

鼓励硕士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但对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不作统一要求。

六、中期考核

(一)考核时间

第四学期期末。

(二)考核内容

课程成绩审核、教学或科研能力审核、社会实践能力、开题报告审核与政治思想品德审核,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以导师与辅导员的共同评价为准。其中,开题报告审核,以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评价为准。

(三)考核程序

教研室为基本考核小组(成员包括导师、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系党政考核小组——报送学院与研究生院备案。

(四)考核结果

经全面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进入撰写学位(博士或硕士)论文阶段;

选拔政治思想品德优秀、学业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提前毕业;

经全面考核未全部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例如开题报告未获通过、科研能力一般、专业课程(基础课、选修课)中有一门经补考不及格,予以延期毕业或推迟撰写学位论文;

经全面考核较差者,例如,政治思想品德不良、学业成绩较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者,建议予以肄业。

依据具体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办法,对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进行考核。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报告要求

(1)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研究的主题明确,内容具体;

(3)有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明了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

(4)研究的设计合理、有可操作性;

(5)研究的计划详细,各步骤及其任务明确;

(6)对研究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和问题有必要的应对和准备。

(7)已经获得了相关的部分主要参考资料。

开题报告的审查与论文指导教师会同3-5名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对开题报告进行审查和论证,分析、评估学位论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凡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必须重新开题。(1)选题没有价值或几乎没有价值。(2)简单重复前人已作过的研究,没有新意或几乎没有新意。(3)研究设计简陋粗糙,或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可行。

(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

(1)无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记录,通过政治审查。

(2)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

(3)未发现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4)未发现发表有严重错误的文章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5)论文事先通过同行评议。

(三)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有理论意义和/或实践意义。

(2)研究主题明确、具体,所要解决的问题意识强。

(3)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背景,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明确前人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留下哪些问题。论文没有遗漏重要文献。

(4)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能对问题作完整和系统的论述。

(5)能反映作者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

(6)有新见解或发现。

(四)学位论文学术规范

(1)尊重他人成果,严肃对待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

(3)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4)文字与语言正确、精练,关键词得当。

(5)摘要与正文相符、并能突出论文的新见解或创新性成果。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 []赫尔巴特.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朗格朗.周南照等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3. []莱文.项贤明,洪成文译.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梁鹤年. 丁进峰译. 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威尔·金里卡. 刘莘译. 当代政治哲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6. []R·M.克朗. 陈东威译. 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 []伯特·G.欧文斯. 窦卫霖,温建平,王越译. 教育组织行为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 竺乾威,胡君芳译. 决策过程[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9. []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0. []弗朗西斯·C.福勒. 许庆豫译. 教育政策学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1. []拉雷·N.格斯顿.朱子文译.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2. []罗伯特·达尔. 王沪宁,陈峰译. 现代政治分析[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3. []斯蒂芬·鲍尔. 王玉秋译. 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4. []威廉·N.邓恩.谢明等译.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 []约翰·S.布鲁柏克.吴元训主译. 教育问题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16. []约翰·罗尔斯.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 正义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7. []詹姆斯·M.布坎南.平新乔等译.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18. []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9. 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 靳希斌. 教育经济学(第4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

  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局.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4. 瞿葆奎,陈桂生.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5. 瞿葆奎,丁证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6. 翁福元. 教育政策社会学:教育政策与当代社会思潮之对话[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27.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8. 吴政达. 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与应用[M]. 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9. 叶澜. 教育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0. 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1. 约翰.丘伯,泰力.默著. 政治、市场和学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2.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3. 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4.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