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 2016-11-17   作者:  浏览次数: 503

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成果,把握中外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变迁和教育实践推进的重大主题和基本线索;

(三)通晓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科学运用教育史学理论和方法评价中外教育史实,开展教育史学问题研究,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主动为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启示与经验;

(四)具备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探索性实践,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

(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一)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教育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可允许其申请提前毕业,将培养年限缩短为2年。

(二)培养方式

实现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思想史研究

2.教育制度史研究

3.教育管理史研究

4.教育文化与政策发展研究

5.历史传统与区域教育研究

6.中外教育与文化交流史

7.中外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8.历史传统与当代教育改革研究

9.中小学教育变革研究

10.课程与教学发展史研究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1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9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应修满6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2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学位公共课(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1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4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

公共选修课 I*

Optional Course I

2

学位基础课(必修)

教育发展史

History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3

教育原理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3

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Historiography

3

学位专业课(必修)

教育问题史

 History of Education Problems

Selected Readings of Education Works

3

教育论著选读

3

专业英语

Subject Foreign Language

1

学位专业课(选修)

中国教育的跨文化研究:知识、领域和方法图景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Chinese Education

2

中国教育发展的难点与热点问题

Difficult and Hot Issues of Chinese Education Development

2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

Tradition and Reform of Chinese Social Enlightenment by Education

2

共和国教育史

 History of P.R.C Education

2

教师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History,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er Education

2

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变革

The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Modern China

2

西方大学史专题

Monographic Study of Western UniversitiesHistory

2

西方教育思潮与流派

Trends of Thoughts and Schools in Western Education

2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

Educational Reform in Contemporary Foreign Countries

2

国外中学学生指导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uidance in Foreign Countries

2

近代中国课程问题研究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s of curriculum of Modern China

2

中国传统文化要义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2

*:“公共选修课I”指“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五、科研成果要求

鼓励硕士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但对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不作统一要求。

六、中期考核

(一)中期考核内容

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组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

1)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 。依据具体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办法,对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进行考核。

2)学位论文开题论证与审核  开题报告的审查与论证由指导教师会同3-5名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进行,开提报告审核以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评价为准。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a阐明选题理由。b清楚地表达选题的目的和意义。c文献综述部分比较系统、清晰地介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d课题的研究设计。e课题的研究阶段与工作计划。f课题的创新点或宜解决的关键问题。g课题的研究内容。h课题的研究难点、疑点和存在问题等。i主要参考资料。

凡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必须重新开题。a选题没有价值或几乎没有价值。b简单重复前人已作过的研究,没有新意或几乎没有新意。c研究设计简陋粗糙,或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可行。

3)论文答辩资格审核  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对拟毕业硕士研究生实施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具体包括中期考核复核、学术活动审核和科研成果审核。

(二)中期考核组织程序

以教研室为基本考核小组(成员包括导师、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系党政考核小组——报送学院与研究生院备案。

(三)中期考核结果的使用

经全面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进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阶段;选拔政治思想品德优秀、学业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提前毕业;经全面考核未全部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例如开题报告未获通过、科研能力一般、专业课程(基础课、选修课)中有一门经补考不及格,予以延期毕业或推迟撰写学位论文;经全面考核较差者,例如,政治思想品德不良、学业成绩较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者,建议予以肄业。

七、学位论文要求

教育史硕士学位是对教育史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其综合运用教育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是否向其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具体内容上,教育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一)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或实践意义;

(二)研究主题明确、具体,研究方法选择适当;

(三)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背景,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明确前人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留下哪些问题

(四)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能对问题作完整和系统的论述;

(五)能反映作者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

(六)有新见解或发现。

在撰写规范上,教育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一)尊重他人成果,严肃对待文献;

(二)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

(三)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语言精练,表述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五)摘要与正文相符、并能突出论文的新见解或创新性成果;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其中标示“★”者为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书目)

(一)中国教育史部分

  1.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80.

  2. 杨伯峻. 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任继愈. 老子新译[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5. 孙诒让. 墨子间诂[M].北京: 中华书局,2001.

  6. 梁启雄. 荀子简释[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7. 礼记(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参读田正平,肖朗主编. 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 董仲舒. 对贤良策. 参读田正平, 肖朗主编. 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9. 朱熹. 四书集注[M].长沙: 岳麓书社,2004.

  10. 王守仁. 传习录[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1. 张之洞. 劝学篇. 参读田正平,肖朗主编. 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2. 蔡元培著. 高平叔编.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3. 胡适著. 白吉庵,刘燕云编. 胡适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4. 黄炎培著. 田正平,李笑贤编. 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5. 晏阳初著. 马秋帆,熊明安编. 晏阳初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6. 梁漱溟著. 马秋帆编. 梁漱溟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7. 陶行知著. 董宝良主编.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8. 陈鹤琴著. 吕静,周谷平编. 陈鹤琴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9. 孙培青,李国钧主编. 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0. 陈学恂总主编. 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M].上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002.

  21. 田正平主编.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22. 宋恩荣主编.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系列研究丛书[M].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1997.

  23. 王炳照,阎国华主编. 中国教育思想史(18卷)[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4. 李国钧,王炳照总主编.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18卷)[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5. 张瑞璠主编. 黄书光副主编. 中国教育哲学史(14卷)[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6. 陈学恂主编. 中国教育史研究(1-7卷)[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7. 梁启超著. 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28. 金林祥主编.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9. 丁钢著. 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0. 杜成宪等著. 中国教育史研究九十年[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1. 黄书光等著. 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激荡[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2. 金忠明著. 教育十大基本问题[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3. 王伦信著.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4. 孟宪承等编. 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35. 陈学恂主编. 中国近代教育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987.

(二)外国教育史部分

  1. 滕大春主编. 外国教育通史(16卷)[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2. 吴式颖,任钟印总主编.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10卷)[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 赵祥麟主编. 外国教育家评传(14卷)[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合编.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 任钟印主编. 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 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 张斌贤主编. 王保星副主编. 外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著. 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 [古希腊]柏拉图著. 郭斌和,张竹明译. 理想国[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6.

  10. []卢梭著. 李平沤译. 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卷)[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 []赫尔巴特著. 李其龙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2.  []约翰·杜威著. 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3. [俄罗斯]卡特林娅・萨里莫娃,[]欧文・V. 约翰宁迈耶主编. 方晓东等译. 当代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主要趋势[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4. []贝奈戴托·克罗齐著. 傅任敢译.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5. Brubacher,J.S..A History of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Book Company, 1966.

  16. Bowen,J. 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V.1-3)[M]. London: Methuen, 1972-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