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校庆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 2009-10-15   作者:  浏览次数: 59

2009年10月14日,由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校庆学术报告会在文科大楼举行。报告会由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书光主持,鞠玉翠博士以及07、06级博士生毛齐明、郭晓娜、武云斐、高迎爽、许瑞芳分别做了报告。

 

鞠玉翠博士作了题为《加拿大阿尔伯塔教育管窥》的报告,提出“尊重个别差异”,其中包括课堂教学组织中的差异对待和作业中的差异对待。

毛齐明作了题为《略论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报告,阐述了旧课程之“弊”、新课程之“新”以及英国课程之“鉴”。

郭晓娜作了题为《日本学力观论争与评价的变革》的报告,阐述了日本战后“新教育”学力观、人本主义学力观、生存学力观、新学力观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特点、评价。

武云斐作了题为《从Lodi学区看美国中小学系统中的家长角色》的报告, 阐述了Lodi的故事:由FACTS(Family and Community Town Supper)、Character Education、FAST(Family and School)构成以及家长参与教育的六种形式、从家长参与到伙伴合作和对我国教育的分析、反思。

高迎爽作了题为《从平等、自由中达至和谐》—法国基础教育略览的报告,提出平等是尊重人性、创建和谐的基石,自由是绽放生命的活力、实现和谐的路径以及法国基础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许瑞芳作了题为《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概览及启示》的报告,阐述了品格教育运动复兴的原因、何谓品格教育、有效品格教育的原则、品格教育运动的促进机构以及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报告会分两部分举行,与会听众认真听取了报告并提出疑问,报告会在热烈讨论中举行。最后杨小微所长为报告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