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普通高中的未来: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08-11-12   作者:  浏览次数: 25

2008年11月21—2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联合主办,上海育才高级中学协办的“普通高中的未来: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育才中学顺利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领导、高中校长和教师、企业界和科技界代表、已毕业的高中生及新闻媒体工作 者等近50人。

伴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发展,我国高中教育阶段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其中普通高中事业规模的发展尤为快速。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为 1201.26万,2007年已达2522.40万。中国普通高中在短短的几年中迈入了大众化教育的新时期,正面临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变革要求 和巨大压力。与此同时,90年代以来,一直较少被研究的高中教育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也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课题。终身教育、知识经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急剧变革的背景,都要求人们重新认识高中的性质和任务,思考与调整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根据上述情况,华东师范大学“985”项目和教育部人文 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都把《从精英转向大众的当代中国普通高中研究》列为重要内容,组织力量开展研究。过去的一年里,该课题 组在霍益萍教授的带领下,在全国11个省市对近百所普通高中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获得了有关我国普通高中现状的大量数据和鲜活资料。本次会议就是在课题组完 成第一阶段现状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召开的。其目的试图通过来自高中教育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和从事高中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引发人们对高中教育 的关注,为课题组思考大众化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打开研究思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尹后庆副主任率先在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他回顾了90年代中后期普通高中迁址扩建,认为这次改革回应了当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普通高中 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实验性示范高中的评审把高中校长推到了一个自主办学的平台上,推动了重点高中的课程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尹主任指出 高中现正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挑战。如⑴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对高中教育提出了多样化要求,而传统的以精英教育为办学目标的高中教育以及高考为单一取向的办学 模式已无法应对这种多样化的需求。⑵真正的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把钱平分给每个学生,而是给予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教育。而如何对学生的教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则是 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⑶精英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高中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妥善处理好普及教育和发展精英教育的关 系。除此之外,尹主任还谈到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以及教育界自身和外界对教育的制约和理解问题。上述话题没有客套,没有回避,直面今天普通高中发展中的一 些核心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会议围绕“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办学模式和发展趋势”、“校长和学校办学”、“高中发展与社会支持”三个主题,共进行九次主题报告、三次小组研讨。华东 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朱益明教授的“从精英到大众: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转型研究”和黄向阳副教授的“高中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感 知与评价”两个报告,用大量的数据介绍了课题组前期调研后对普通高中的一些基本看法和结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吴颖民校长的“关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的几 点思考”,上海市育才中学高级教师丁施亮老师的“在理想教育的旗帜下奋然前行”,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叶翠微校长的“高中教育诉求与社会支持”和上海市育才 中学毕业生钱君“谈育才对我的影响”等报告,从不同角度回应了“普通高中的未来“这一主题,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肯定和积极评价。

本次会议有两个特点:一是邀请教育系统以外的各界人士参与。本次会议的与会人员,除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理论工作者、校长和老师外,还有已经毕业的高中学 生,企业界的代表、科技专家和新闻媒体工作者。这样的人员构成,使得本次会议能够从多个角度切入主题,让大家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尤其是上 海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总监冯丹龙女士从高中教育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作用角度、华东师大信息科学学院院长、中科院褚君浩院士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所谈的高 中教育和教学,更是开阔了与会人员的视野,给会议增添了特别的精彩。二是把较多的时间用于自由讨论。本次会议没有采取流行的“论坛“形式,而是给予小组讨 论以更多的时间,让每一个与会代表都成为主讲嘉宾,有机会表达自己对高中教育的看法,并在和他人的自由对话和相互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在这种热烈的气氛 中,大家普遍感到很有收获,意犹未尽。经过两天讨论,与会代表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第一,应该重视高中教育研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中教育被社会高度关注,但被理论界较少研究,两者之间很不协调。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 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学生的日趋多元,高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一方面,面对大众化的现实,普通高中办学的思路未变,产生了很 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高中毕业正在成为社会就业的基本学历和每个人享受文明生活的基础;普通高中到了需要彰显其独立价值的时候了。基于上述思考,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理论界必须关注和重视普通高中教育研究,这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第二,高中是一个特殊的学段。高中教育既不能用大学预备教育来要求,也不能用义务教育的观念和政策来对待,必须将它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教育阶段。首 先,高中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这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始成型的时期;同时,高中面对的教师群体 也很有特点,他们学历高、能力强、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对平等、尊重的要求较高,有强烈的权利意识。高中阶段需要面对特殊的评价标准——全国性统一的高考, 这是一场全社会聚焦、牵动千家万户的考试。尽管高中和义务教育一起都划为基础教育,但它不是义务教育的自然延伸,有着与义务教育完全不同内涵和任务。高中 教育是社会的第一次分工,是人才的第一次分流,必须为学生走向不同的人生路径做好准备。高中不像专业的高等教育和基础的义务教育那么单纯,始终面对着大众 和精英、基础和分流、规范和选择的两难问题。虽然高中的教育平等包含有给同样的人提供同样的教育、给条件困难的人以补偿教育的含义,但它更多地以尊重差异 为特征来体现平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不能把义务教育的政策简单套用到普通高中,特殊的高中教育需要特殊的政策,高中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兼顾两级和寻找平 衡。

第三,高中办学必须多元化。高中办学多元化是与会代表最为普遍认同的观点,同时大家还分享了实现高中办学多元化的思路。与会代表认为,高中办学必须多样 化,但多样化不是纵向分层而是横向分类,学校划分等级不利于高中办学。普通高中必须从以分数为标准的等级划分转化为根据学校特色的平等分类。所谓学校的特 色,就是每所学校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课堂、学生特点以及教师团体等形成的自己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办学的多元化还意味着打破之前的职业类高中和学术类 高中的简单二分法,淡化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界限,加强两者的沟通。同时,鉴于部分高中学生由于经济困难等各种原因中途辍学,与会代表提出应该在高中增设 补偿教育,给不利群体扩大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

第四,高中教育必须回到育人的原点。学校存在的目的是育人。一所学校可以没有校舍,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但不可以没有学生。与会代表一致赞同高中教育最根本 的理念是“人”。然而,在今天这个功利化、实用主义的时代,要坚守育人的理念非常不易。为了让高中回到育人的原点,与会代表提议,高中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学 生的指导功能,开展心理辅导、学业指导、行为和生活指导、升学指导、就业指导等工作,致力于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烦恼和问题。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健 康、德性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健康是人发展和提高的前提,德性是做人的根本,较高综合实践能力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基础。再次,要特别关注课堂层面教与学的改进,增加学校中的文化含量。与会代表批评了当下的一种普遍倾向,即把高中教育简单变成为教材教育,然后又窄化为知识教育、知识点教育,最后变成答题技巧训 练。除了关注学生,与会代表还认为,要把教师当人,要尊重教师的权利,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五,盼望国家出台明确的政策。与会代表急切盼望国家能够出台保障高中教育发展的明朗政策。首先,要减少行政干预,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和办学空间。其 次,希望国家担负起落实高中办学经费的责任。在过去的办学过程中,由于国力不足,作为权宜之计政府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有限的学校;在综合国力得到提高 的今天,在进行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同时,需要考虑整个高中各类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别要保障非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经费。再次,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解决当 前高中教育中面临的难题,比如补课、恶性竞争、生源大战、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靠一两个命令、一两所学校难以完成,需要政府机 制的保障。与会代表还呼吁构建高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劳动力的机构、高层次的专家、各种社会资源与学校之间的制度化链接,并认为这个支持系统的形成 既依赖又有利于整个社会公民意识、公益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升。最后,代表们强调要形成有利于高中学校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呼吁整个社会以宽容的、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和支持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