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汇聚交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教育学系2013年校庆报告会纪要

发布日期: 2013-10-22   作者:  浏览次数: 25

2013年10月9日下午两点,校庆报告会在文科大楼1009室顺利开展,该报告呈现了王保星、王伦信、黄书光、王占魁以及宁本涛五位教师就他们目前的项目的进展状态和成果。会议由卜玉华教授主持。

首先做报告的是王保星老师,主题是“教师共同体的构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历史研究”。老师从两个案例入手,汇报了研究思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已开展的工作等相关内容。呈现了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相关情况,对反思中国教师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接着是王伦信老师给我们讲了“技术向度的中国教育史考察:媒介演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老师把中国传统媒介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并从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对教育内容、学校形态、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师生关系和传统考试的影响。充实了我们的教育史知识,拓展了我们看教育的视角。老师汇报完毕之后,有老师提出该项目研究中没有涉及到的两个问题:传统媒介对教育有正向的功能,对教育的负向功能何在?教育的发展是否促进了传统媒介的产生?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们和同学们间思想交互的过程。第三位汇报的是黄书光老师,题目是“中国社会变迁的教育动力探索”,探讨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所给予社会发展的动力何在?老师归纳古代、近代、现代社会教育的动力分别为:内驱力、推动力、支撑力,并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沿着这样的思路,对未来社会教育应起何种作用指明了方向。接着王占魁老师汇报了“转型期我国公民教育的哲学基础研究”。老师界定了公民与公民教育,提出了我国公民教育的哲学基础是:儒家传统,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最后,宁本涛老师汇报了“教育产权的市场运行与法律保护研究”,对教育产权的含义和特征做了说明。

在报告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就各个报告主题展开富有深度的热烈讨论,使报告会成为学术研究碰撞的一场思想的盛宴,留下了教育学系师生对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诸多反思。

 

撰稿人: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