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微等出版著作《教学论》

发布日期: 2007-09-28   作者:  浏览次数: 91

 

《教学论》是瞿葆奎主编、吕达副主编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之一,该套丛书是教育部“九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人民 教育出版社资助出版。《教学论》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天宝博士合著,由台湾中正大学黄光雄教授审稿,已于2007年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是教学论概述;第二章是西方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是我国教学论的发展与反思;第四章是教学的概念;第五章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 念;第六章是教学活动的目的;第七章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第八章是知识观转向与学习方式变革;第九章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第十章是教学原则、模式与策略;第十 一章是教学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在导言中,杨小微教授分三个问题阐述了教学论的意义。这三个观点是:教学论应否从属于课程论;教育技术学能否代替教学论;外国有没有教学论。

一.教学论从属于课程论吗?

在2001年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学术会上,对于用课程论去“整合”教学论(说得难听点就是“吃掉”教学论),还是保持原来的状态——“大教学论”,抑或 课程论、教学论都有权利存在最好是并存共生,议论纷纷。但有一点大家达成共识:这关系到教学论存在的合理性这一根本问题。“非教学论”的观点和行为,一方 面在认识上反映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目的与手段、教与学的统一的要求,在实践上反映出教学正面临着从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的转换;另一方面又泛化课程的概念和忽视教学论学科发展逻辑的基本事实,既不利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课程论和学习论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能取代教学论吗?

教学设计的问题一直是由教育技术学这个与教学论同属教育学二级学科的领域来关注的,只是偶尔从理论上与教学论发生一点“瓜葛”。近些年来,情况发生了变 化。一方面,教学论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研究者的 目光也从媒体技术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扩展到用系统的方法从整体上研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二者相互走近的同时,争论也不可避免地发 生了。最核心的一个争论是:教学技术能替代教学论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肯定的回答,认为二者可以互相替代,没有必要专门从事教学技术学的研究。反驳者说,教学论和教学设计二者的研究对象完全不同,学科层次也 不同,教学论属于较理论层次的学科,而教学设计在学科层次上要比教学论低一级,虽然二者也有某些相似之处,例如都是为了优化学习,二者都要涉及各个教学环 节,如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但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不同,所以,不可以将二者互相混同。

还有学者认为,从学科性质上看,美国的教学设计和我国的教学论关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学问题,所以,其学科性质是相同。

三.国外有没有教学论

一门学科是否成立,有不少人以能否在国外尤其在发达国家找到“知音”——相应名称的学科作为标准(至少是标准之一)。有论者说,美国许多综合大学的教育学 院设有课程与教学系,这些系开出的课程中,有课程论而无欧洲“didactics”意义上的“教学论”。此说招来反驳,反驳的论据有三:一是,从美国所使 用的“教学论”术语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曾经使用过的、与教学论有关的名次术语有许多;其二,从著作上看,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发表的大量教学论著,如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探索》,加涅的《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等。三是,许多著述虽然没有直接冠以“教学论”的名字,但是其内容反映的 是教学论的基本内涵。因此,论者认为美国多年以来一直没有类似我国“教学论”这样的说法,与客观事实不符。

至于国外有无对应的学科,显然不能简单地拿来作为否定教学论存在的理由。否则,只要说苏联有教学论,中国则应该有教学论就自然成立。国际学术交流是双向的,双向开放、双向影响,即使没有对应的名称,只要有相同的问题,交流就是可能的。

导言最后归纳出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

教学并不存在“存在危机”,教学恒存,则教学论恒存,无论有多少学科在从不同侧面研究教学,都替代不了教学论的独特视角,都解决不了只能由教学论来解决的 问题。教学论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核心问题、独特视角和研究传统,其他角度的关于教学问题的研究,恰恰是丰富和发展教学论的资源,用之得当,则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