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微教授、黄书光教授等参加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 2009-12-22   作者:  浏览次数: 24

2009年10月15-16日,杨小微所长率闵行区“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及基地学校的研究人员和校长赴京,与首都师范大学宁虹教授学术团队及北京市丰台二中校长和教师,就“U-S”之间的合作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有深度的对话。在两个学术团队相似的介入式合作行动的背后,存在着研究基础和学术旨趣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对话交流显示出价值和意义。

2009年10月16—19日黄书光教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的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提交论文《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的理论辐射与实践影响》,担任分组会议主持人之一,并在会上发言。

11月2日,受苏州市政府邀请,杨小微教授出席在苏州举行的第五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并作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制度建设》的学术讲座,讲座之后和与会国内外校长进行了对话互动。

11月27日,杨小微教授出席首都师范大学学术会议,并作题为《走向教育均衡:世纪转换中的“痛”与“梦”》学术讲座。

11月28-29日,杨小微教授出席在绍兴举办的全国教学论学术会议并作《关于中国教育学重建中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的发言。

12月6日黄书光教授、金忠明教授参加上海市社联主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哲学-历史-文学学科专场”,黄书光教授提交论文《基础教育变革中的文化坐标》获该年会“优秀论文奖”,并在会上发言。

12月9日,受上海市教科院邀请,杨小微教授出席在江苏吴江举行的“苏州论坛”,并作题为《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合作与发展》的讲座。

12月15-16日,所长杨小微教授、黄忠敬副教授等赴京参加“基础教育京沪快线”的平台交流活动,15日全程参加了北京市教科院组织的项目汇报会和校长论坛,16日上午按“北京时间”和“上海时间”两段方式展开对话,杨小微教授在主旨发言中,首先对北京一师附小的“在坚守中超越”、北京小学的“在合作中双赢”、朝阳实验小学的“在传承中创新”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谈到从一天多会议中得到的最深刻印象是“内涵”、“均衡”和“特色”,主要表现在(1)在规模推进中落实学校规范化建设;(2)从课程建设中发现和培育学校特色;(3)名校以自我超越的姿态展现出旗帜作用。接下来,杨小微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为例,作了题为“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中的学校变革”的演说,内容涉及“从差异走向均衡”这一学校变革的现实背景和“学校变革中的伙伴合作的类型”两大方面。

12月20日,杨小微教授应邀出席以职业教育发展为主题的“上海民进教育论坛”,并作了题为《从基础教育视角思考职业教育难题的破解》的大会发言,还就“基础教育要奠定的‘软基础’、‘类基础’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展开对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