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光出版著作《变革与创新:中国中小学德育演进的文化审视》

发布日期: 2008-03-03   作者:  浏览次数: 29

 

《变革与创新:中国中小学德育演进的文化审视》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黄书光教授所著,该著作是黄书光教授主编的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创新丛书之一,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07年12月出版。

该成果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同时也是国家“985工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在这套丛书的总序中,黄书光教授写道: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基础教育已走过了百年历史。百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始终在东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与交融中向前迈进。这其中既有沉痛的教训,又不乏可贵的经 验。当代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只能是植根实践基础上的历史传统之现代转化与学术再创造。为了多角度、相对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基础教育的变 革历程、基本特点、主要症结和发展路向,本丛书将研究思路定位于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史论结合的动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既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包括以外正统史学所不屑一顾的下层民间资料,尽可能地回到真实的‘历史场域’;又要求深入了解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实际,直面全球化背景下的火热生活,寻找其 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并努力就相关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对策建议。”

本套书由如下5本著作组成:

1.《回溯与展望: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世纪转型》(卜玉华著)

2.《变革与创新:中国中小学德育演进的文化审视》(黄书光著)

3.《冲突与融合: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李彦荣著)

4.《移植与重建:中国中小学教学的话语转换》(黄忠敬等著)

5.《传统与再生:中国私立和民办中小学的本土生长》(马镛著)

以上5本著作的撰写者都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教育学博士,现在是教授或是副教授,分别来自教育史和教育学原理专业,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恰好满足了本丛书研究“史论结合”的初衷。

本著作除了总序、引言、参考文献和后记外,还包括五章。

第一章:中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制度变迁。本章从清末民初新旧德育观的博弈入手,探讨了民族危难中西方近代德育的本土化阐释、“中体西用”指导下 的晚清学堂德育的制度化建构,以及民国初年德育革新与复古的双重变奏。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德育观念的激烈批判,考察了这一时 期中国现代德育体系的可贵探索,并对风行一时的“学生自治制”作了个案剖析。其后,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苏联德 育范式,以及后来的“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德育的呈现状态都有深入中肯的论述。

第二章:从臣民到公民:德育目标的现代构建。本章依据百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复杂变化,描绘了中国中小学德育目标融合从“臣民”到“公民”的曲折演化轨迹。

第三章: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德育课程教学的深层透视(上)。本章旨在求索清末民国时期价值观念变迁中的德育课程教学复杂面相和丰富内涵。作者从清末新政教育 改革的价值原则、辛亥革命的胜利带来的专制帝国的覆灭和民主共和国的兴起,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导致的新旧价值观念的根本转换,以及国民政府成立后“三民 主义”文化统制和“党化教育”的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层透视。

第四章: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德育课程教学的深层透视(下)。本章首先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出来的极具革命气 魄的红色创造精神。突出了革命根据地中小学为革命战争及生产建设服务的课程设置原则,分析了简明、易懂、鲜活的革命教材,并考察了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 联系实际、机动多样之教学策略。继而对“后革命时代”中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曲折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

第五章:全球化时代的多元化环境与当代中国德育创新。本章针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及多元文化挑战,探讨了当代中国中小学德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路向。全球化作 为当代中国共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际遇,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最大限度地吸收其有利因素,包括世界各国的先进道德文化思想,尽可能地防范其不利影响;致力 于传统德育的现代转换与传统人格的现代转型,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素质、全球意识的“世界中国人”。

谈到本著作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黄教授说他一贯坚持史料为先、史论结合,力求做到历史叙事与逻辑分析、宏观把握与微观透视、理论反思与实践考察的有机统一,并努力从文化哲学层面进行学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