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自动:少先队改革发展“魂”与“体” ——记沈功玲老师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 2016-04-13   作者:  浏览次数: 280

     201641日和8日下午13:30,上海市少先队名誉总辅导员沈功玲老师应邀来到华东师范大学,为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分别做了两场专题讲座。

沈功玲老师一生献身于少先队事业,从事少先队工作近50载,有着丰富的少先队工作经验和崇高的情怀。身为少先队工作者的楷模,沈老师一直深受少先队工作者的爱戴。此次,为了更好的培养新一代的少先队工作者,帮助同学们理解少先队工作的核心内涵,沈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两场精神盛宴,分别是《我寄理想于少年先锋队》和《在变革中实现战略预备队的长足发展》,讲述了沈老师对少年先锋队事业的理想寄托、投身于少先队事业的工作发展历程和上海少先队工作发展改革史。
    41日下午,沈老师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受到了教育学系卜玉华教授和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的同学们自发组织,早早的来到校门口等待沈老师的到来,为敬爱的沈老师送上了精心准备的鲜花和贺卡,随后带着沈老师参观了春意盎然的华师大校园,并于花坛前合影留念。

点击查看原图

下午13:30,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正式开始。沈老师热情洋溢,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自己从事少先队工作以来的体验感悟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少先队工作创生发展的历程。

点击查看原图

首先,沈老师描述了自己对于少年先锋队的理想寄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沈老师于少先队工作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她一生致力于少先队的民主建设,坚定少先队是民主第一课的理念,进行了多项民主改革;二是作为一名教师,沈老师寄教育理想于少先队。少先队工作经验让她领悟:“不能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完善的教育。”三是作为一名国家公民,沈老师在少先队工作中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她认为每一名少先队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少先队作为“社会化摇篮”的重要职能,将少先队社会化功能发挥到极致。然后,沈老师以故事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著作,深入浅出的描绘了上海少先队改革发展的历程。沈老师认为上海少先队创生发展的核心可以用民主自动四个字来概括,其中培养自动化的少年儿童就是改革的“魂”,而与时俱进的改革措施就是“体”。沈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鲜活的案例,为同学们梳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少先队工作的主要改革举措、缘由及理性思考,分别从领导机制、组织体制、民主建设、自动化运动、社区少先队建设、辅导员建设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深入剖析了上海少先队独创的以儿童为主体的自主性自我教育形式——少先队自动化的具体内涵和发展历程,其中重点介绍了雏鹰争章、快乐中队、十分钟队会等大家所熟知且影响深远的自动化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少先队自动化和自主教育的理解与感悟。

沈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参与讲座的同学们深觉受益匪浅。通过沈老师的讲座,同学们对于少先队工作的使命和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重新审视了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对于少先队活动的自动化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