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系“教授论坛 教育人生”系列之六——感悟教育史:人间沧桑八十年,教育人生六十载

发布日期: 2013-03-25   作者:  浏览次数: 15

2013年3月22日,恰逢我系孙培青教授寿登耄耋之年,其主编的《中华大典教育典》付梓之际,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教授论坛教育人生”系列学术讲座第六场——《感悟教育史》,于13:30在文科大楼1009室举行。教育学系师生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孙教授以感悟教育史为题,阐述了自己对教育史学科的认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多民族、多宗教、多阶层造就的多元文化,是教育史学科学习和研究不可忽略 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二,发现、把握主流思想的更替和发展,认识到不同思想间有主有次的互补实质,是教育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关键所在;三,广泛的社会需 求,当权者的重视和一定的条件基础,是教育史发展的主要动因;四,批判继承传统教育文化,总结归纳教育经验规律,有破有立,是学习和研究教育史的根本目 的;五,于教育思想的发展而言,普遍规律与具体规律并存,而继承-创造-传播-交流及循环是教育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六,对原始材料的充分挖掘和绝对忠 实,是教育史学科和教育史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此外,孙教授在之后的师生互动环节中,明确指出了教育史学科的教育(非历史)学科立场;指出“思想的发 展”和“制度的发展”是教育史材料的两大主线,扩大化和现代化是教育史研究未来发展的两大特点;并以“教育事业发展布局”为例,阐述了如何以史为鉴,权衡 时代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对在座师生的提问做了一一回应与解答。

杜成宪教授对孙培青教授的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和学术成就做了精心介绍,以假期旅行之悟表示了对孙教授“多元文化”之论的赞同,以《中国教育史》写作的“战 国”难敌“春秋”和“少了一个好的小学老师,多了一个好的大学教授”表达了对孙教授的敬重。系主任朱益明教授代表全系师生向孙培青教授献礼,感谢他对我系 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辛勤付出,感谢他以独立求真的学术个性、孜孜不倦的学术精神和笔耕不辍的实际行动,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系师生。讲座结束后,在场 师生纷纷表示对教育史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坦言不仅在学科学习和为人治学方面受益匪浅,更是为孙教授的渊博学识和敏捷思维所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