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出版著作《命脉》

发布日期: 2009-09-16   作者:  浏览次数: 28

 

《命脉》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的第四辑,由叶澜教授主编,杨小微教授、李政涛副教授副主编,于200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成果是“985工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研究项目——“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研究成果。

本书有李家成、叶澜写的序言,其中写道:

从冬虫至夏草,生命完成了它的多重转换与自我重生;从《回望》到《命脉》,“生命•实践”教育学完成了她生命建设的一段旅程,标志着本学术期刊第一轮的完全生成。

本辑所收录的文章,都为首次发表,感谢作者们的倾心与倾力,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持续支持。

本辑以叶澜的文章开篇,继续深化以“生命•实践”作为教育学当代重建基因式内核及其命脉的论述,既在延续《基因》之脉,又在构建《命脉》的总体形象与内在之神。

第二部分聚集教育学发展的实践命脉,从教育学重建式发展、教学理论重建、班级建设理论重建等领域,试图呈现实践命脉之独特,进而进入对教育研究、教学改革,乃至于听说评课范式转换的讨论,进一步扎深教育学发展的实践根基。

第三部分聚集中国传统文化,从对中国本土文化与中国教育学发展之关系入手,讨论了知识论命脉、草根底色、对传统文化的接续与创新等问题。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这一讨论的聚焦方式、研究主题、相关命题都反映着我们的一份自觉。

第四部分的内核是“学术传统”,从中国学术转型、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发展之命脉的意义上展开,提供了我们对于中国教育学发展如何扎根于学术传统的自觉思考。

第五部分是对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反思,再一次促使我们审视中国教育学发展所需要植根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之命脉。这一似乎并不时新的主题,却并不因为人们的忽略而减低其当代的价值。

第六部分为教育学之“命脉”聚焦后的再次开放,既有对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系统反思,从而为教育学发展提供了参照学科,也有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读;既有对“课程”与“教学”的词源考古,又有对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田野研究。

在“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走完第一阶段的历程时,我们感慨于中国教育学发展历史使命之艰巨,亦矢志于中国教育学发展时代步伐之迈出;我们沉浸于教育学发 展的多重根基与丰富脉络之中,又在探寻教育学发展之立场、基因及一系列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重大问题,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正是在这一生命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强大力量,感受到教教育学的内在魅力,感受到教育学研究的时代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