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 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普通高 中改革与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化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2010年8月3日下午教育部在我校举办“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
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有: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教育部基教二司郑富芝司长、申继亮副司长、教育部师范司宋永刚副司长、教育部基教二司高中处马嘉宾处长、 教育部办公厅李华秘书、上海市教委尹后庆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郭 为禄教授、上海部分高中校长,以及高中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
座谈会的第一项内容,是听取我校“普通高中教育转型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的汇报。我所霍益萍教授围绕“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和“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两 个主要问题作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汇报。霍益萍教授指出,近15年来,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剧扩张态势。伴随着规模扩张,传统的升学导向的精英 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高中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求,高中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迫在眉睫。基于此,课题组通过大量的实证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探索,明确 指出,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与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是普通高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多样化是我国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 的重要趋势。随后,围绕普通高中多样化问题,霍教授具体汇报了当今世界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内涵、办学模式、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现状与趋势,同时又结合中 国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对于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中,霍益萍教授则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 程。高中阶段虽则不一定直接培养科学家,但是,在高中阶段一定要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因为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兴趣、个性、能力、社会 责任形成的关键期,而这些素质又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在高中阶段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随后,霍益萍教授具体汇报了当前世界普通高 中创新人才培养的趋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面临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
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研究的价值,并围绕上述两个主题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格致中学、东昌中学、甘泉 外语中学以及长宁区教育局先后汇报了各自的学校及区域在高中多样化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与经验体会。
最后,陈小娅副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工作,指出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培养模式单一,如何促进办学体制多 样化和如何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等,正成为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陈小娅副部长希望华东师大高中教育课题组能够继续努 力,更进一步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