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研究二十周年纪念暨共生体第六次专题研讨会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 2014-12-17   作者:  浏览次数: 19

由叶澜教授发起的“新基础教育”研究至今已走过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间,研究从最初的探索性阶段走到了今天的生态区推进阶段,许多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学校发展的新生活,逐渐成为区级、市级“新优质学校”。“新基础教育”也先后获得上海基础教育教学奖特等奖、基础教育国家教学奖一等奖。

 

12月13日上午9:00,“新基础教育”研究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共生体第六次专题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主持,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叶澜教授、闵行区教育局王浩局长,朱越副局长,常州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等,以及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全体人员、新基础教育生态区轮值组长校的校长、副校长等。

 

上午的会议由李政涛教授首先致辞,接着闵行区明强小学校长顾文秀、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王冬娟,现任校长叶伟锋等,分别结合自身学校参加“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经历,围绕“校长发展与领导团队建设”这一主题做了发言。各校长的发言分别论及了学校建设中领导团队的功能,动力机制、集团学校建设中的团队培养、参加“新基础教育”以后个人和学校领导团队所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其中何学锋校长以火车和动车的比喻对校长角色的解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接着常州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和闵行区教育局王浩局长,分别就本区参加“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初设计、当前变化、未来构想进行了阐述,同时对 “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对当地教育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谢意。

 

叶澜教授对上午的交流做了点评、梳理、总结。她将上午的发言点评为“充满了暖意和诗意”,每个人的成长与自我更新都体现了“新基础人”的重要特质;她将 “新基础教育”研究二十年间的发展梳理为四个主要变化:从做项目到做事业,从学校转型到学校新生活的创造,从节点式推进到“积效”发展,从强调责任到强调生命自觉。她指出,“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一列开往教育理想的动车,是一列开向21世纪新型学校的动车。

 

下午的会议由叶澜教授主持,以生态区建设组长校总结交流和下一年度共生体生态区建设经验总结活动的筹划为中心展开主题研讨。来自常州和闵行组长校的生态区推进负责人姜明鸿、孙敏、屠红伟、王培颖、王叶婷等,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在生态区推进中的机制建设、引领举措和整体变化等进行了汇报。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对全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围绕生态区建设“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指出了生态区建设在整体思路、推进的价值取向、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具体策略和常态格局方面的经验生成;围绕“未来有哪些发展和新的方向”这一问题,他明确了要回到原点,把握生态的特质,要将机制建设推进到整体的生态文化上去思考总结。最后,他以诗意化的语言指出,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一列没有止境的列车,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站点的暂停,暂停是为了再出发,走向新生活。

撰稿人:穆树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