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召开2011年重大项目学术沙龙

发布日期: 2011-03-30   作者:  浏览次数: 39

2011年基地重大 项目学术沙龙于3月28日上午8:30在文科大楼1107顺利召开,朱自强副校长、社科处许红珍处长、金武刚和费斌副处长以及承担基地重大项目的16位老 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基教所副所长黄书光老师主持,杨小微所长首先做了发言。杨所长感谢各位老师在“十二五”课题征集中所做的工作,并介绍了今天会议的主 要内容。

首先是基地重大项目中期检查项目汇报。中期检查项目共有两项,李晓文老师的《当代中国儿童学校生存状态与发展研究》,范国睿老师的《中国基础教育决策理论研究及宏观政策评论》。

李晓文老师的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的文献研究,对安徽甘肃上海等省市的城乡中小学抽取540名学生进行了初测,结果显示: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压力 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师生关系类型和年级差异等。调研已经联系安排了15个省,大约收集了一半的数据。已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有论文6篇,其中1篇 CSSCI,两篇人大复印全文转载,下一步将通过田野、访谈、回溯与发展状态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校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

 

 

范国睿老师的课题研究在湖州会议开题的基础上,循着教育政策决策的理论研究、国际教育政策跟踪研究、国外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相结合,通过教育政策分析,透视 教育政策决策机制的研究策略,开展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又细分为基于复杂系统的宏观教育政策决策机制研究、教育政策决策的伦理分析、教育政策决策中的利 益分析、教育政策决策的多元支持系统研究四个子课题。在国际比较研究方面,对美国、法国等国的教育决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目前各子课题进展顺利,已 公开发表入篇与课题相关的CSSCI学术论文。

其次,预结题项目汇报,预结题项目共有三项,分别是马和民老师的《新技术、媒体影响力与第三空间教育》,吴遵民老师的《和谐社会视野下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和杨小微老师的《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素质教育区域性推广研究》。

马和民老师的课题研究从实地调研、理论研究、科研服务三层次的研究目标展开,已经基本完成研究任务,向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交了《我国信息化进程中基 础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并以此形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十一五专项课题:“教育信息测评管理系统”,并于2008年12月召开了《教育信 息测评管理系统》应用试验区第一阶段成果展示会。项目的最终成果为《第三空间教育理论》丛书(五本)、决策咨询报告《我国信息化进程中广义教育理论创新体 系的建立》等。

 

 

吴遵民老师的课题研究共分六个部分,其中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立法研究部分都已拿出课题研究初稿,实证研究部分已进入处理数据资料,撰写调 查研究报告阶段,对策研究部分预计六月初拿出初稿。已公开发表五篇学术论文,其中CSSCI五篇,计划在六月初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年底进行结题工作。

杨小微老师的课题研究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预计在5月课题进行结题,完成研究报告《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素质教育区域性推广研究报告》,并撰写专著文稿《从“风景独好”走向“阳光普照”—基于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素质教育区域推进》。

    与会的各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研讨了中期检查项目、预结题项目,纷纷为汇报老师的课题研究献计献策,会议研讨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