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系学子境外访学篇

发布日期: 2019-12-23   作者:  浏览次数: 799

近年来,教育学系特别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积极鼓励研究生申请赴海(境)外高等学府交流访问,锻炼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仅2018年以来,教育学系研究生申请赴海(境)外高等学府交流访问人数近30人,涉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学校、学部等不同层面和种类的交流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


肖驰(2017级教育政策学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美国范德堡大学

出访时间:20189-20199

在范德堡大学的一年,学习每天都充满着外在惊喜与自我怀疑。各种有趣的研究话题、精巧的研究设计带我进入一个个研究故事里;而有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让我难以毫无压力地快速参与到所有人热烈的讨论中,只能课后慢慢消化。所有的学习经历就像沉积物一样在我这里储存着,等待着我未来和自己的研究共同筑地。比起学习上的“悲喜交加”,这一年的生活记忆弥足珍贵。我被纳什维尔音乐之都的热情关照,被南方小城亲和安逸的宁静陪伴。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能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一年,遇到文化、经历各不相同的人们,和他们共同拥有一段回忆,以后想起来也会很奇妙。


崔海丽(2016级教育政策学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美国北卡莱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

出访时间:20189-20199

20189月,我有幸受国家留基委公派留学项目资助,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与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考验,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这些经历与体会凝练为三点:一是选修多门课程,充分利用大学的各项资源,拓宽研究视野与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二是参加多样化活动,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体会文化差异;三是突破语言障碍,主动与人沟通,结识不同的朋友,积攒人脉资源。


严孟帅(2016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出访时间:20189-20199

在我导师李政涛教授,外导George Belliveau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各相关单位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得以有机会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一年。通过这一年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交流学习,让我有机会亲身接触到教育戏剧的国际前沿理论,这对更新我的知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另外,通过这次境外的学习,让我能置身于异域文化中体悟人类社会的多元和多样,这对我的成长无疑具有深刻影响。


杨润东(2016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出访时间:20189-20199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读书早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大多时候,自己是囿于书斋里的研究者,或在“一亩三分地”里怡然自得,或在书山里艰行,在思海中苦旅。作为一名教育人类学研究者,本不应只手扶靠椅、坐而论道,更需扎根“田野”、从实求知。留德一年,得偿所愿。带着行囊远行,方体悟世间之大、自我之小。客居他乡,吃他人所食、观他人所看、思他人所想、行他人所做……,看见他者,也就看见了自己。


李栋(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德国奥尔登堡大学

出访时间:201811-201911

201811月至201911月,是我在德国奥尔登堡大学(University Oldenburg)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的一年,师从德国著名学校教育学与教学论专家希尔伯特·迈尔(Hilbert Meyer)教授。迈尔教授是奥尔登堡大学的终身教授,虽然已经78岁,但依旧精力充沛,治学严谨。在德学习期间,我们约定了“三项契约”:每两周到迈尔教授家里进行一对一的研讨交流,每两个月参与导师组博士生联合研讨会,每三个月整体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推进情况。


刘秀霞(2016级教育史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出访时间:201812-201912

交换一年,我深切得感受了跨文化差异,当我跟同伴讲解象形文字,吟诵《诗经》篇章,分享列女故事时,总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滑铁卢大学文化氛围极为开放并为学习提供了各种支持,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写作与交流中心、卓越教学中心等组织的工作坊,学习新知;聆听了学院组织的外校专家讲座,并同他们共进午餐;旁听了相关课程,感受批判性思维的碰撞。但最温暖我心的是:爱,人性最光辉的一面,它,并无国界。爱在华师大亦在滑铁卢。


侯浩翔(2017级教育政策学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美国波士顿学院

出访时间:20199-20209

20199月,在教育学系的推荐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我来到波士顿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生活。作为教学学术运动的策源地,美国的一流大学尤其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培养。在课堂或讲座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抛出问题,对其批判性思维及创造力的锻炼极为有效;从本科阶段开始,学生就能参与到教授的项目研究中,参加顶级的学术会议亦为常见,能为志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打下基础。对比“满堂灌”、“散养式”的大学教育,BC学生培养方式有很多可取之处。


学校资助项目


杨文杰(2016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出访时间:20189-20199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见识了美国大学校园的快节奏、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以及社区学院的职业培养模式等,建立了与国外学者的友谊,积攒了学术资源,体验了美国的风土人情,一年的访问学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收获是丰裕的。


许芳杰(2015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美国堪萨斯大学

出访时间:201810-201910

在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的访学中,我有幸参加了该学院为国际学生开设的UDL通用教学设计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美国教师教育项目从理念设想到技术实施的完整系统,掌握了美国教师培训体系中的UDL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交流学习,使我切身感受到国际顶尖研究小组的学术氛围,拓展了我的国际研究视野,提升了英文文献的阅读、使用与写作能力,对我在访学期间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王艳芳(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出访单位: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

出访时间:20198-201910

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主要有两点:首先,要自律。一个人在国外,自律非常重要,毕竟,一切都那么新鲜,都想去看一看,试一试,因此,写好学习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否则,短暂的访学时光稍纵即逝。其次,明晰目标很重要。里昂高等师范学校是法国的一所精英学校,在法国人心目中也占有很高地位,学校的师生自然也非常优秀,和国内相比,里昂高师的学生们对学术更加有激情,很多人来里昂高师,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出社会后想做什么,这些远景目标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相对而言,国内学生更加关注的是近景目标,缺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总之,这段访学经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更是对我看问题的视角,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毛芸(2018级教育史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

出访时间:20198-20208

在东亚研究所学习的这段时间,收获颇丰。首先,扩展学术视野。东亚研究所的研究员,均毕业于世界知名高校,研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这里的学术交流,不再停留在教育学专业内部,更多地与其他专业沟通交流,学术研究的视角更加多元。其次,新的研究方法的学习。研究所每周都进行正式的学术讲座,邀请各专业的老师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有相当的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最后,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外访学都要靠自己,勤奋努力。科研没有捷径,只有扎实地做好研究,勤奋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杨晓莹(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出访时间:201910-20205

本人于201910月至20205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访学。访学期间,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认识和结交到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感受和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文化。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以及和蔼可亲、皆有礼貌的人儿使美国成为了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做学术的严谨的风格和态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精益求精 ”成为了他们做事风格的代名词。很感谢,也很珍惜能够有此宝贵的机会赴美国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让我有机会能够邂逅所有的美好!


金晨(2017级教育政策学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出访时间:201910-20201

作为一所后发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展示着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西方文化与儒家传统的融汇,开放的学术氛围与高绩效的评价标准的统一。学校的设施布局、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无一不体现着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以及服务世界的目标与使命。


李阳杰(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出访时间:201910-2020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加坡呈现出“显性融合”与“隐性区隔”共存的局面,实用主义与效率至上的思维方式则渗透在新加坡社会生活的多个维度之中。新加坡的教育似乎也带有上述印记,精英主义构筑了隐形的“高墙”,其所导致的极化效应体现在教育的不同方面,于我而言感触颇深。


孔苏(2018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

出访时间:201911-202011

因为学位论文方向关涉教育戏剧,离不开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因此申请懂艺术、懂戏剧、懂教育的里昂高师教育科学研究院,向外方导师请教学习艺术教育、戏剧教育和语言教育的知识,外方教授热情地介绍我去里昂当地的戏剧教育院校和拜访相关师资人员,对他们进行访谈和观摩戏剧演出。感谢华东师大,特别是感谢我的导师李政涛教授,以及教育学系的大力支持,我必定把访学成果带回国内,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添砖加瓦!


自费项目


陈诚(2016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出访单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出访时间:201811-201911

通过这次国外学习经历我扩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和教育与阶层流动关系研究主题方面有很多收获。切身体会中美的教育差异使我增加了对本土教育实践的关怀。同时在游学的过程中领略了异域文化,增长了见闻。


台湾交换生项目


徐巾媛(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出访单位:台湾屏东大学

出访时间:20189-20191

我在境外交流的学校是位于台湾省南部屏东县的台湾屏东大学。屏东县是一座小城,交通条件、各项城市设施等不见得非常发达和智能化,但是民风淳朴,生活悠闲而惬意。就学校而言,这是一所刚刚合并不久的小学校,三个校区所有学生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当然,也正因“地广人稀”,我得以充分地享用学校提供的各项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的个人研究室、琴房、游泳馆等等,我都非常喜欢!学校的大部分老师也都是友好而开放,特别是我上课遇到的简成熙老师、陈正昌老师和贺瑞麟老师,都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关心和帮助。总体来说,这里还是非常适合潜心学习和研究的。


韦林翠(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出访单位:台湾师范大学

出访时间:20192-20196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学习重在交流,到台湾师范大学交流的期间也让我感受到学习交流的重要性。交流期间与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台师大有较多马来西亚等一些国家的留学生)和老师共上一堂课,跳脱出自己的本来的文化舒适圈,结合各自的经验与背景探讨与交流学术的问题,往往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生成新的认识。另外我交流期间还“乘机”到台湾的中小学去进行了2个月的田野调查,也思考了很多有趣的教育现象。异地而视之,重新回头看待我们内地许多教育的问题,也许就和以前仅仅在“字里行间”里思考教育问题有很大的差别。台湾一行,有学术碰撞,也有蓝天大海,不虚此行。


国际学术周项目一


出访单位: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出访时间:2019929-2019104


秦一鸣(2017级教育政策学专业博士)

非常有幸能够作为教育学部代表团的一员,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开展“国际学术周”交流活动,有幸参与了莫纳什大学举办的“春季学校(Spring School)”和“莫纳什教育联盟年度会议(MERC Annual Conference)”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亲身参与到莫纳什大学提供的研究生课程中,也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侪们共同讨论学习,也分享了自身的研究经验,提高了自身的国际交流能力,拓展了研究视野。


严凌燕(2017级教育政策学专业博士)

远赴澳洲,切瑳琢磨。有幸于20199月赴莫纳什大学教育学院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学术周活动丰富,包括讲座、课堂、师生互动交流以及研究汇报四个方面,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宽学术认知,而且有助于反思和改善自身的研究体系。非常感谢学部和系所给予的这次机会,为我体验他国学术氛围、了解国际学术话题、拓展学术交流圈提供了宝贵机会!


国际学术周项目二


出访单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出访时间:2019928-2019106


宁会苗(2018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学术的碰撞,更重要的是美国文化的体验。UIUC大学校园的包容与开放,学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及关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基础教育学校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按照孩子需要与兴趣发展的理念与做法似乎都值得我们反思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当然,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学者对中国及其教育的发展充满兴趣,这也是校际合作能够建立的基础。总之,本次的行程安排有张有弛,既有学术研讨,课堂参与,同时也有参访观摩等文化体验活动,都将成为我们学术生涯中难忘的回忆。


刘志(2018级教育政策学专业博士)

此次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访学收获颇丰,我被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良的学术氛围、严谨的科研态度、多元的学生群体、蓬勃的校园生机和多彩的育人环境所触动。访学期间恰逢祖国七十华诞,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强大祖国所带给我们的自豪和自信,感谢系部、感谢祖国支撑我们行稳致远。


孟宇婕(2018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十天的学术周交流不长也不短,在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师生的学术交流及当地的文化考察和大学、小学及幼儿园参访活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地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儿童充分的尊重。学生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去选择学什么、不学什么。在每一个所遇见的课堂,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每个孩子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学自己真正想要去学习的东西。他们或许不知道知识是什么,但是每天都能收获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对于教育来说,这的确是比学什么本身更重要的事。如何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想和鲜活创造力的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顺应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张晓月(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此次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交流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却使我不仅收获了友情,同时更多的增长了见识与开阔了视野,除了对中美之间文化、生活和教育上的差异有了更直接的感受之外,也让我对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做一个好的研究有了更深的体悟。在未来,我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以更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研究,以更开阔的心态去接受差异,在求同存异中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


陈菲菲(2017级教育政策学专业硕士)

去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访学是我研究生生涯中非常难忘和宝贵的经历。庆幸我是ECNU教育学系的一员,因而才有机会去到世界最一流的学府参观和学习。用开放、多元的心态去看教育,用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去学教育,这是教育学系教给我的,也是教育学系给我的很高的起点。


邹嘉欣(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很幸运能够有这次机会参加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访学,虽然只有短短十日的时间,但我体会到了开放、自由、勤学的高校校风,观摩了以学生为中心、灵活生动的基础教育课堂。感受到中美文化、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实践的差异。除此之外,在此行中还收获了一群可爱的伙伴,共同度过了美好快乐的时光。


国际学术周项目三


出访单位:美国斯坦福大学

出访时间:20191010-20191022


周颖(2019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在斯坦福的十几天中,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在学术报告方面,共聆听了六场学术汇报,除Mitchell Stevens教授讨论的是高等教育范畴外,其他五位教授所作汇报都在基础教育范围内,可从研究主体分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评价两个方面。在中小学参观方面,共参观了三所学校。三所学校各有特色,有的以基于项目的学习为特色,有的能让学生在学校能感到如同在家般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