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系师生近期重要学术成果推介(第五期)

发布日期: 2019-12-16   作者:  浏览次数: 306

编者按:本系列我们将持续推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师生近期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成果,以促进教育学界同仁积极健康的学术交流、对话与批评。


黄忠敬,孙晓雪:深入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追求

《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9

教育公平在学校层面的体现可以从外部与内部两种视角进行考察。学校外部公平,强调起点与机会公平,目标是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内部公平是过程公平,强调公平对待与个性尊重,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差异化发展。回溯新中国成立70 年的学校变革史,可以发现国家通过平等对待、差异对待、倾斜对待的政策建设保障学校内部公平,通过学校改革让公平真正落到实处: 从“统一”到“多样”的校本课程开发,从“齐步走”到 “自然走”的走班制实践,从 “单一”走向 “多元”的评价体系构建。从未来发展看,需要从学生视角推进校内公平,表现为倾听学生的声音,并让学生学会选择。




刘世清,严凌燕: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9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现状,中国坚持教育公平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面向工农”,到21 世纪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制度安排不断升级深化,创造了大国教育公平“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奇迹。党和国家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叶澜,罗雯瑶,庞庆举:中国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叶澜教授专访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3

中国的教育学自诞生就带着“引进情结”。叶澜教授致力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建立中国教育学”的事业,在30 余年的持续研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努力改变教育学缺乏中国特征、缺乏原创性的状况,并将中国哲学、文化传统融入对“教育”这一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构建,提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中国式表达。她认为,教育对于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培育生命之自觉。中国教育学的建设需要研究者在中外比较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及影响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发扬传统的“践行”精神,扎根中国教育实践,以形成教育学的独特文化个性。





李政涛:“高品质学校建设”——基础教育改革的四川经验

《教育科学论坛》,2019103-7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还缺少地方经验。四川基础教育改革提倡"高品质学校建设",形成了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四川经验",其具有理念系统下的视域融合,教育共识下的实践转化,整体观照下的生态建设等特征。"四川经验"的继续深化,还要关注高品质学校的现代特征,突出高品质课堂的育人价值,落实高品质行动的融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