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下午14:00,教育学系“一书一会”读书沙龙活动于文科大楼913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教育学系黄向阳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解读德育领域经典著作——《教学伦理》。教育学系二十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硕士研究生杜玥主持。
沙龙现场
主持人杜玥发言
活动伊始,主持人杜玥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教学伦理”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引出本次活动所要阅读的著作—— 《教学伦理》。随后,杜玥从“工作经历”、“研究领域”等方面向同学们隆重介绍了本次嘉宾黄向阳老师,在场同学对黄向阳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黄向阳老师解读经典
一、前奏:意义的阐述和历史的追忆
接下来,黄向阳老师以“两难教例的伦理分析”作为本次读书沙龙的主题,为同学们解读斯特赖克和索尔蒂斯合著的《教学伦理》。首先,他指出“教学伦理”不是静止的条目,而是思考的动态过程,并点明阅读该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工作与学习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其次,黄老师从本书的写作逻辑、出版历史、本书作者与华师大的“不解之缘”以及自己与该书的“恩恩怨怨”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教学伦理》的基本信息和译书的历史,使得同学们对该书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二、回应:疑惑的解答和道理的阐明
在简单介绍《教学伦理》这本书后,黄向阳老师以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带领大家阅读《教学伦理》的具体内容,思考“两难教例”中的伦理问题。首先,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仅仅进行解答。在“伦理与道德的关系”这一问题上,黄向阳老师阐述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但强调在使用中没有必要过于区分两者。黄老师进一步解答了“‘两难教例’与柯尔伯格‘两难故事法’的关系”的问题,两者使用的材料性质都很类似,但一个是思考教育有关的问题,一个是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在解答“好的教材需要不断修订”的问题时,黄向阳老师通过引导同学们比较不同该书版本的目录,揭示了教材修订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明白了“一部教材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修订,没有修订的教材注定是短命的教材”的道理。
三、深入:“两难教例”的理解和伦理素养的生成
黄向阳老师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伦理学中“结果论与非结果论”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功用主义与规则功用主义”等理论流派的深邃思想,借助议题相异的“两难教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灵活运用“结果论与非结果论”的思维方式,辨证地看待不同伦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分析有关“诚实”的“两难教例”,黄老师让同学们明白了教师有时不能因考虑到实际结果而说出“善意的谎言”,需要“具体问题一般分析”,进而引领同学们在充满趣味的“两难教例”中既明白不同伦理学理论思想的内涵,又培养自我处理“两难境遇”的素养。在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即将结束时,黄老师帮助同学们梳理了“道德直觉”、“道德理论”以及“道德分析”的辩证关系。
黄向阳老师精彩的分享给同学们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通过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同学们不仅能理解持之以恒的修订对保持教材生命力的重要意义,也学到了面对两难境遇时灵活思考问题、做出合理抉择的方法。
活动结束后,大家和黄向阳老师进行合影留念。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圆满落幕!
撰稿: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