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教育学系邀请底特利希·本纳教授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9-11-07   作者:  浏览次数: 355

2019116日下午13:30,教育学系邀请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底特利希·本纳(Dietrich Benner)在文科大楼1013作题为《我的“普通教育学”在与其批评者的论争中的进展》的报告。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黄忠敬教授主持,来自不同系所的30余位师生聆听了报告。

此次讲座,底特利希·本纳教授从“《普通教育学》的基本思想、关于《普通教育学》不同方向上的批评、《普通教育学》的继续发展”三个方面展开。

底特利希·本纳教授由人类实践的视域出发,探讨了教育实践自身的逻辑,即可塑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原则、教育转化原则和人类实践非等级性秩序的原则;从行动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教育理论、教养理论和教育机构的理论,并且区分了管理、教学和代际行动等三种教育行动的具体方式。同时总结了教育行动的几种基本形式,即管理的教育、教学性的教育、咨询性的教育以及道德和品德教育。

本纳教授辩证的看待来自不同角度的对《普通教育学》的批评,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予了回应。从柏拉图“洞喻”对基本概念“可塑性”和“对自我活动的要求”的问题史进行了澄清;说明“教育”和“教化”的区分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德国,而是适用于各国教育的;进一步阐释了教育和教化过程中的三种因果性以及消极经验在个体学习过程中的不可缺少性,强调了教养和能力的关联以及其对管理、教学、咨询的教育实践方式的意义。

彭正梅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底特利希·本纳教授的《普通教育学》体现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论证了教与学、能力与方法的统一,其教育思维与行动的原则,对于前现代、后现代和现代化的教育都有深刻的影响。

黄忠敬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底特利希·本纳教授的报告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展现了其自我反思性,明晰了“教育”“教化”“学习”等概念,让在场师生都感到收获颇丰。